隆恩級是按照1901年計劃為偵察部隊建造的裝甲巡洋艦,同級兩般艦的臨時艦名分別為大型巡洋艦“凱撤”號代艦和“德意志”號代艦。該級艦是阿達爾波特親王級的擴大改進型,航速提高了0.5節(jié),防護甲板裝甲最厚處(平坦部分)增厚至60毫米,除此之外在武器裝備和防護措施方面與之沒什么改變。
航速提高的原因是主鍋爐由14臺增加至16臺,沿艏艉線方向并列的4個鍋爐室內(nèi)分別配置4臺鍋爐,而煙囪因此改為4根。同級兩艘艦自工以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初期一直在偵察部隊服役,“約克”號在戰(zhàn)爭爆發(fā)3個月后即被擊沉,“隆恩”號則一直在波羅的海作戰(zhàn)至1916年。此后,該艦退役后于戰(zhàn)后被拆解。
隆恩級大型巡洋艦首次建造的兩艘艦只中,其中“隆恩”號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初期在波羅的海實施對俄作戰(zhàn),后于1916年退役并拆除了武裝,此后,該艦后部設(shè)置了機庫可搭載6架水上飛機,原計劃將之改造成為裝備6門150毫米45倍徑單裝速射炮的水上飛機母艦,但最終未能實施,后被作為宿泊艦,戰(zhàn)爭結(jié)束后于1921年被拆解。
另外一艘“約克”號,最初計劃建成與不倫瑞克級戰(zhàn)列艦類似的3根煙囪軍艦,后因主鍋爐數(shù)量和鍋爐窒配方式的原因改為4根煙囪,從該級起德國海軍改變了裝甲巡洋艦艦型與同時期戰(zhàn)列艇類似的設(shè)計方針。德國海軍的裝甲巡洋艦于1908年至1909年搭載了約200噸重油{焦油),試驗煤、油混用的效果。但在1910年以后又恢復(fù)了只使用煤炭。同級各艦均能夠兼任公海艦隊和海外派遣兩種任務(wù),而在派遣海外時重油補給困難,而且德國的存儲由量也不十分充足,因此最終又改為使用煤炭。
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1914年4月,該艦在亞德灣海域觸到本國布設(shè)的兩枚水雷而沉沒,它也是德國海軍最早損失的裝甲巡洋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