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不知知網”翟天臨之后,近日一篇系統(tǒng)論述“導師的崇高感和師娘的優(yōu)美感”的“論文”再次刷新網友三觀。
這篇名為《生態(tài)經濟學集成框架的理論與實踐》的論文從結構上來看“非常學術”,文章分為《集成思想的領悟之道》與《理論框架與集成實踐》上下兩篇,洋洋灑灑數(shù)萬字,篇幅長達35頁。但其內容卻毫無半點科技含量,充斥著對導師及師娘的夸大形容。諸如“精神就像時空一樣玄妙而永恒”“高貴的單純”“肅穆的偉大”“風韻依然高絕,形象更顯雍容華貴”等“魔幻”用詞,透露出對導師和師娘宗教般的虔誠和熱情,已從“人性”上升到“神性”。
除了內容荒誕,更讓輿論跌破眼鏡的是,這樣的內容卻能如開掛一般,通過編輯、編委、主編等層層把關,出現(xiàn)在《冰川凍土》這本由中國科學院寒區(qū)旱區(qū)環(huán)境與工程研究所、中國地理學會共同主辦的CSCD核心期刊上,甚至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91125019)”的資助。編號“91125019”的“黑河計劃”項目預算總經費1.5億元,其中重點項目資助強度約為200萬~300萬元。徐中民的“馬屁論文”拿到了多少項目資助?在整個項目中,是否還發(fā)表過類似“垃圾論文”?目前當事人拒絕回復,但真相必須說清。
爭議發(fā)生后,作為徐中民的導師、《冰川凍土》期刊主編,同時也是“黑河計劃”專家組組長的程國棟院士,以“事先一無所知”,主動申請引咎辭職并向社會道歉的處理方式,希望讓事件平息。這樣的做法,顯然對于事件的嚴重性和破壞性認識不足。按照《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條例》規(guī)定,項目參與者不按照項目計劃書開展研究、擅自變更研究內容或者研究計劃,會受到警告、追回資助經費等處罰。辭職、道歉之后,還需啟動必要的追責程序。
近幾年,學術論文抄襲問題讓“學術反腐”成為熱詞;此番“馬屁論文”爭議則突破了人們對“學術腐敗”形式的固有認知。原來“學術腐敗”不止抄襲,也包含這種“絕對原創(chuàng)”的垃圾論文。
學術腐敗會造成嚴重的社會不公。當廣大研究生和博士生需要通過長期的學術訓練和學術積累,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才有可能在核心期刊上獲得展露頭角的機會;一些人,卻靠著各種學術腐敗行徑蒙混過關,跨級躍升,并因此獲得各種名譽、地位和獎勵,這是社會大眾和社會法治完全無法接受的。
當這些靠抄襲或拍馬屁獲得學位的所謂研究人員,進入各大科研機構和相關領域后,不僅會成為我國科學研究體系中的“學術雜質”和“負能量”,也成為社會輿論把教授變“叫獸”,專家變“磚家”的罪魁禍首之一。
事實上,本次事件中“被坑”的程國棟院士在凍土研究領域的確是位“高人”,更是“青藏鐵路”修建過程中的重要功臣之一,當?shù)闷稹暗赂咄亍钡男稳?。但其在專業(yè)領域值得尊敬的學術成就和學術地位,并不能成為“馬屁論文”此類涉嫌學術腐敗問題的“免罪金牌”。即便“心如明鏡臺”,也許“時時勤拂拭”,否則染上的不只是“塵?!?,甚至可能是影響一生毀譽的“污點”。
中國人過春節(jié)有掃屋除塵的老傳統(tǒng)。2020年的“大掃除”,不妨就從學術反腐開始?!榜R屁論文”是個笑話,當如果只把它當成笑話,才是真正的笑話。(文/深海大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