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之間?;鹆耍贿^在這場規(guī)模不大不小的戰(zhàn)爭中,雙方使用的武器雖然大多以蘇/俄武器為主,但是也不乏從其他國家進口的野戰(zhàn)防空系統(tǒng)。

比如,這場戰(zhàn)爭中就出現了一款采用3聯裝布局,彈鼓呈品字形布置,被安裝在MT-LB裝甲車上的20毫米野戰(zhàn)防空系統(tǒng)。要知道,在當今世界的野戰(zhàn)防空系統(tǒng)中,20毫米高炮在應對各種空中平臺時已經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各種30毫米或35毫米小口徑高炮已經成為野戰(zhàn)防空系統(tǒng)中的當家花旦。更何況,如今各種野戰(zhàn)防空系統(tǒng)多以雙聯裝或四聯裝為主要布置方式,所以這種三聯裝的部署方式絕對是讓人眼前一亮。

其實,這款三聯裝如果不是配備在MT-LB裝甲車上,或許會會喚起很多人兒時的記憶。因為在南斯拉夫著名影片《橋》中,這款三聯裝高炮就曾高調亮相,在主角“老虎”操控下打得德軍人仰馬翻。當然,這款三聯裝高炮并非二戰(zhàn)時代的武器,只不過是在電影中“客串”的一個道具。這款高炮其實是由南斯拉夫聯邦供應采購局,在上世紀50年代研制的一款牽引式高炮,真正的名字叫M55A2式20毫米3管高射炮。

當時的南斯拉夫,在外交政策上采取了“中立”于東西方陣營的策略。雖然,這引發(fā)了蘇聯的極度不滿,卻讓南斯拉夫可以“東西兼顧”,既能獲得來自蘇聯和東歐國家的武器系統(tǒng),也能從西方國家采購一些軍事裝備。而利用這種優(yōu)越條件,南斯拉夫研制的某新武器性能甚至可以超越蘇聯的裝備。比如M55A2型高炮系統(tǒng),就是將仿制于西班牙-瑞士公司的HSS-804式20毫米高炮,安裝在HSS630-3型雙輪牽引炮架上。而這款高炮的性能,綜合性能要遠遠超過蘇聯同時期研制的ZPU系列高射機槍。

HSS-804式20毫米高炮,炮身長2545毫米,炮管長1725毫米;導氣孔在炮身管中部,帶有活塞的導氣筒裝在炮管上部;發(fā)射榴彈時炮管初速為850米/秒,發(fā)射穿甲彈時初速為840米/秒;對時速1000千米/小時的目標射高為1500米,對慢速目標的射高超過2000米。該炮的炮架上配備有手調杠桿,來控制火炮單發(fā)或是連發(fā);配備PANS-20/3型光學機械瞄準具,使用這種瞄準具使得炮手只需要輸入射擊諸元,就可以根據瞄準具上的十字線跟蹤瞄準目標。為了發(fā)揮這型高炮的威力,南斯拉夫為M55A2配備的彈藥包括燃燒榴彈、曳光燃燒榴彈、穿甲燃燒彈、曳光穿甲燃燒彈曳光穿甲彈等等。

這款高炮在交付部隊之后,根據部隊使用的意見反饋,不斷對這種武器系統(tǒng)進行改進。比如M55A3B1型,采用了奔馳公司研制的小型汪克爾發(fā)動機,為高低和方向瞄準提供動力;比如M55A4B1型,采用了瑞士厄利空公司GAI-D01型高射炮架,以及仿制意大利“伽利略”P56型計算瞄準裝置。當然,這些改進型號,只是對炮架和瞄準系統(tǒng)進行了改進,但是火炮依然繼續(xù)使用HSS-804式20毫米高炮。

M55A2型高炮在研制成功之后,不僅裝備了南斯拉夫軍隊,還出口到口到黎巴嫩、塞浦路斯、津巴布韋、莫桑比克等國。而M55A3B1型和M55A4B1型,則只裝備在了南斯拉夫本國軍隊。此后,南斯拉夫還將M55A3B1和M55A4B1裝載在MT-LB裝甲車、BOV-3裝甲車等車輛上,成為了伴隨南斯拉夫機械化部隊的野戰(zhàn)防空系統(tǒng)。當然,這些些野戰(zhàn)防空系統(tǒng),如今已經難以對抗新型的空中平臺。所以,在很多時候已經作為壓制火力,主要用于向地面目標射擊。

當然,不論M55A2如今是繼續(xù)執(zhí)行防空作戰(zhàn)任務,還是充當地面壓制火力,都已經是年近7旬的“老將”,還能繼續(xù)在活躍在戰(zhàn)場上也是算是個“奇跡”!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