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財經國家周刊》記者 里雨曦
推薦處方中的“檳郎”不是那種能致癌的食用檳榔,別被販賣焦慮的人利用了。
不管能不能預防,不管能不能治療,反正,搶就是了。
從大年初一到初七,只要是新聞中有關于疫情治療和預防的一點風吹草動,都會瞬時在普通百姓生活中引起軒然大波,而這場全民瘋搶在大年初七的夜晚達到了高潮。
“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的消息在1月31日晚上10點多被曝出,不到12點,淘寶各大店鋪早已斷貨。
次日,各地藥店門口排起了長龍,有部分地區(qū)甚至出現(xiàn)多起為排隊買藥引起的“流血”沖突事件。甚至有人調侃:買不到雙黃連,就買雙黃蓮蓉月餅吧。
從初一開始搶口罩,到初七半夜搶雙黃連,人們的恐慌心理被不斷利用,而這種恐慌也在不斷蔓延:接下來,還應該搶點什么?
不開玩笑,一些人真的有了新目標——檳榔。
2月1日,一篇由中國果協(xié)檳榔分會發(fā)布的文章突然在微博上火了,文章稱:“檳榔列為國家衛(wèi)健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初期、中期診療方案推薦處方中。”
有網友笑稱:“二月的第一天,在雙黃連的檳榔中盛開了一朵金銀花?!?/p>
圖片來自央視網
此“檳郎”非彼檳榔
事實上,中國果協(xié)檳榔分會的報道所言非虛。
1月27日,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辦公廳、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辦公室印發(f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以下簡稱《方案》),其中增加了醫(yī)學觀察期、中期及重癥期推薦的中成藥,包括陳皮、藿香、檳郎等在內的中藥處方被推薦用作中醫(yī)治療。

消息本身沒有問題,《方案》的中醫(yī)治療部分,臨床治療期的初期和中期,的確將“檳郎”作為推薦處方成分。
但是,在一些機構宣傳檳榔被國家權威部門列入《方案》的消息發(fā)出后,接下來的影響則有逐漸被放大的趨勢。
一些地方搶完了雙黃連之后,又搶起了檳榔,甚至有些原本已經將食用檳榔戒掉的成癮者又重新拿起檳榔咀嚼起來,美其名曰:防病抗疫。
而冷靜下來,我們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就是,嚼檳榔到底能不能治療或者抵御當前的疫情。
記者從《方案》中也看到,除了檳郎以外,陳皮、草果、生姜、杏仁、桃仁等都被列進了《方案》之中。如果按照檳榔可以預防和治療肺炎的邏輯,人民群眾在家啃生姜、吃杏仁既可,還搶什么雙黃連和檳榔?搞什么防控?

多位中藥專家告訴《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藥理學研究表明檳榔提取物有抗病毒作用,對流感病毒有抑制,但是《方案》中并沒有指出檳榔有單獨效果,只是作為一味配伍藥,在推薦配方中含有“檳郎”。
而另一個被忽視的事實就是,衛(wèi)健委《方案》中所推薦的藥用“檳郎”,和平時的食品用檳榔,本身就是兩種概念。
資料顯示,藥用檳榔是棕櫚科植物檳榔的干燥成熟種子。春末至秋初采集成熟果實,用水煮后,干燥,剝去果皮取出果仁,曬干。另外,其果皮可另做藥材,未成熟時稱“大腹皮”,成熟時稱“大腹毛”。


而食用檳榔,也叫“檳榔咀嚼塊”,一般是由檳榔(果核或果殼)、煙草、檳榔葉、蔞葉、花序和熟石灰(氫氧化鈣)以及一些特殊的調味劑等組成。

換言之,《方案》中所推薦的藥用“檳郎”是檳榔種子經中醫(yī)辦法加工而成,而食用檳榔實際上是種子外層的果皮,兩者完全不同,談何治病。
很多行業(yè)人士認為,一些機構宣傳檳榔進入《方案》實際上是蹭疫情的熱度,打宣傳的擦邊球,同時又極容易再度引起人們的哄搶行為,這種以偏概全的宣傳方法是不足取的。
更可怕的是致癌
值得注意的是,檳榔早已被國內外各級醫(yī)療衛(wèi)生組織認定為致癌物質,從這一點來說,蹭疫情熱點,也有違道德良心。
早在2003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就把檳榔列入一級致癌物清單。2017年,世衛(wèi)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公布120種1類致癌物清單,與檳榔相關的致癌物,占據(jù)其中3種。

從世界范圍看,喜歡嚼檳榔的人并不少,但相對集中,主要分布在南亞、東南亞、東非沿海和西太平洋,以及一個不靠近海岸的中國省份湖南。
這些大量消費檳榔的地區(qū),也是口腔癌的重災區(qū)。檳榔的最大消費國印度是世界上口腔癌發(fā)病率最高的地區(qū);人口不到700萬的巴布亞新幾內亞,有60%的居民嚼檳榔,口腔癌患病率高達千分之二。
我國檳榔產銷大省湖南也是口腔癌重災區(qū)。中南大學湘雅醫(yī)學院與芝加哥大學等多家研究機構的幾位學者在2017年發(fā)表的一篇論文顯示,湘雅醫(yī)院下屬的5家附屬醫(yī)院在10年時間里(2005~2016年),就收集了檳榔相關的口腔癌病例8222例。
中國農業(yè)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yǎng)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對記者表示,口腔癌的誘因,除去遺傳因素,口腔局部刺激是個重要因素。在湖南,口腔癌就是嚼出來的癌癥。湖南作為嚼食檳榔大省,口腔癌患者60%以上與咀嚼檳榔有相關性。
2018年,中華口腔醫(yī)學會和中國疾控中心曾調研湖南省群眾嚼檳榔和口腔癌的現(xiàn)狀,當時湘雅醫(yī)院口腔頜面外科病房內,50位住院患者有45人患口腔癌,其中44人有長期、大量咀嚼檳榔病史。
檳榔之所以會致癌,是因為檳榔里面含有多種生物堿,檳榔堿和次檳榔堿是其中的主要成分。長期嚼檳榔而導致口腔癌,主要是檳榔對口腔所起的物理作用和化學作用引起的。
首先,檳榔的纖維比較粗糙,長期嚼檳榔會導致粘膜和牙床受傷,這是檳榔的物理作用。
其次,檳榔里的檳榔堿等生物堿能直接殺死細胞,同時導致炎癥,這是檳榔的化學作用。
口腔粘膜出現(xiàn)損傷和炎癥,人體就會自行修復。反復修復的次數(shù)過多,就會導致組織出現(xiàn)病變,甚至癌變。
與此同時,檳榔也具有一定的成癮性,是繼煙草、酒精和咖啡之后的第四大成癮型消費品。檳榔里的檳榔堿不但有致癌性,還能使人的中樞神經興奮起來,同時讓人對檳榔產生耐受性。
不要再被販賣焦慮所利用
不管是口罩還是雙黃連,亦或是檳榔,被瘋搶的背后,都是疫情之下人們的焦慮心理在作用。
在被“禁足”的日子里,大多數(shù)人的精力和焦點都集中在疫情防控和治療上,而信息時代洶涌的資訊也在這一時間對人們的行為產生或對或錯的影響。
有的人能靜下心來,做好隔離防護。但也有人靜不下心來,看著確診病例、死亡病例每天都在增加,看著這個村子堵路了、那個小區(qū)封閉了,又聽說大爆發(fā)的日子可能還在后頭,心頭的焦慮情緒像煙霧一樣,逐漸產生、累積、增多、加厚,卻無處排遣,有勁使不出。
一輪又一輪的物資搶購風,是群眾對于特效藥的期盼,焦慮被瘋狂釋放,最終導致的就是非理性行為。
另一方面,檳榔本身推波助瀾的宣傳,也是不應該的,甚至宣傳本身,就是違規(guī)的。
2019年3月7日,湖南省檳榔食品行業(yè)協(xié)會發(fā)布《關于停止廣告宣傳的通知》,明確規(guī)定,所有(檳榔)企業(yè)即日起停止國內全部廣告宣傳,停止發(fā)布的媒介平臺包含且不限于報紙、電臺、電視臺、高速公路、機場、鐵路列車、地鐵、公交車、網絡平臺、電子屏、店招、影院、出租車頂?shù)取?/p>
然而,撤掉電視廣告宣傳的各大檳榔企業(yè),并未停止宣傳動作,而是轉戰(zhàn)短視頻、電競直播平臺,打起了廣告“擦邊球”。
2019年11月11日,口味王檳榔官方微博發(fā)布消息,作為英雄聯(lián)盟S9全國總決賽虎牙直播平臺總冠名,口味王祝賀某電競隊獲得冠軍,并且與虎牙直播頻頻互動,配上“提神快嚼口味王”等宣傳詞。
從整體上看,政府和社會各界正在上下同心應對疫情,需要團結更多力量,凝聚更多共識,共克時艱。
這個時節(jié),也需要暢通溝通機制,做好疫情信息公開,協(xié)調前后方溝通、國內外聯(lián)系,需要加大醫(yī)學和藥物常識的科普及傳播力度,加強對大眾焦慮心理的紓解和輔導工作。
不然,初七是雙黃連,下一次不是檳榔,就是金銀花、綠茶、杏仁、生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