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中國最緊俏的商品是什么?有人會說是手機,車子,房子。的確二十一世紀的前20年是電子產品,房地產飛速發(fā)展的20年,也是中國改革開放經濟騰飛的黃金20年,可謂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要說現在也就是2020年上半年最緊俏的商品是口罩的話,估計沒有人敢否認吧!2020年1月爆發(fā)的肺炎疫情讓醫(yī)用口罩和普通口罩的存貨幾乎一夜之間被搶購一空,甚至個別一線醫(yī)務人員不得已自制口罩以防止感染。

就在此次危機爆發(fā)之后,個別存有發(fā)國難財的商家將口罩的價格太高數倍甚至十倍以上,這些商家最終被國家處罰,多則百萬人民幣的罰金少則四五萬的罰金讓這些不良商家付出了代價,也讓市場短暫回歸正常!最近有這么一個商家自稱:“賣個口罩被舉報了5次”,藥店老板在網上吐槽,引網友熱議!

這位老板稱:自己賣口罩都被舉報了5次。事實上,這個賣家的從廠家進貨了一批n95口罩,這批貨他14塊錢進貨,15塊錢賣出去,結果被人舉報惡意抬高售價,隨后有人來檢查,卻發(fā)現他這批貨完全沒有問題。之后也屢遭舉報,這位老板一氣之下干脆不賣口罩了!

看到這位老板的吐槽,網友炸了,有網友說,溢價不到10%的售賣價格被歪曲成惡意抬高物價,僅僅漲了一塊錢就被舉報五次,這位老板冤屈沒地說去!不過現實的確是這樣,有不少藥店因為被舉報罰款,小的幾萬塊錢,大的甚至達到了幾百萬的罰款。而最近又有一則新聞引爆了輿論的關注:因為將0.6元的原價口罩賣到1元,商家被罰了4萬元。而這位商家違反的法律法規(guī)如下:“公共衛(wèi)生一級響應期間,與疫情相關的醫(yī)用商品、防護消毒商品等一律不得漲價”;“所售商品無參照原價,購銷差價額超過15%”的,構成哄抬價格行為。難道商家必須做義務售賣嗎?私有財產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就有網友表示:現在一塊錢的口罩其實也算是便宜了。適當的高價也會讓人們注意節(jié)約使用稀少的口罩資源,并且網友們都覺得處罰40000的決定是不合理的。如此下去,誰還會售賣口罩?沒有利潤的商業(yè)行為是不可持續(xù)的,冒著感染的風險向大眾售賣口罩還被重罰,這著的有道理嗎?

大家都知道,目前的疫情尚未明朗,口罩是最有效成本最低的防護設備,如果對商家如此重罰苛刻,一旦疫情不容樂觀,大眾老百姓該去哪里買到口罩呢?醫(yī)者仁心沒錯,但醫(yī)者首先要生存!不知道網友們有什么看法呢?歡迎留言和小編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