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是一個鏡像,在這個鏡像中,她實現了同齡人所沒法擁有的夢想。
▲視頻截圖
知名短視頻博主李子柒最近成為話題人物。
有媒體報道她在國外社交媒體吸粉735萬,受到了國外觀眾的熱捧。而關于這一現象是否為“文化輸出”,引發(fā)了輿論熱議。
李子柒在國外社交媒體發(fā)布的內容,與國內網友看到的并無二致,甚至連英文字幕也沒有配,但還是“征服”了世界網友。那些不分膚色、語言的人們在其短視頻內容的留言中,給予了她足夠多的贊嘆與祝福。
李子柒“破圈”,源于國外網友的驚詫
這是李子柒首次“破圈”進入公眾話題中心。此前她雖然是一位熱門博主,但更多時候還是活躍于固定的粉絲群當中,這個粉絲群雖然也足夠龐大,但在傳播上還是有諸多的限制性。
然而,李子柒在國外的成名,打破了這種限制性,大家發(fā)現,原來這位生活在四川大山中的女孩,身上具備了那么多可供挖掘的閃光之處。
但需要特別觀察到的一點是,李子柒是因為成功在國外聚集了批量粉絲,才得以擁有了“解讀價值”。
在此之前,國內網友更多還是把她當成一名勵志對象來看待,童年時父母離異,與奶奶相依為命,但卻精通手工、農活,把日子過得充實而精彩。直到被賦予“文化輸出”的符號之前,李子柒都還是一名把自己經營得很好的視頻博主,而非一位“文化英雄”。
▲視頻截圖
這次李子柒走進話題中心地帶,源自眼光的差異。也就是說,外國的網友通過李子柒造茶、造紙、搞活字印刷、織造蠶絲被等,驚訝地發(fā)現在一個人身上,竟然可以擁有如此強大的生活能力和不凡的生活追求,而中國的網友在同樣被李子柒吸引時,卻沒有從文化的弘揚與傳承等高大的角度去評判。
所以,這次李子柒身上有了“中國的月亮外國圓”的傳奇氣質,這種傳奇色彩,很大程度上是外國網友對中國的陌生造成的。
李子柒是一個理想化的鏡像
從現實邏輯來看,一個人不大可能擁有如此眾多的才能,尤其是每項才能的展示結果,都能達到令人贊嘆的地步。但視頻制作與社交媒體傳播,為打造這樣的“全能人才”提供了可能。
無論是早期李子柒的單打獨斗還是后期攝制團隊的參與,都在使李子柒作為一個形象而沾染了程度不同的創(chuàng)作性,網友喜歡看到這個形象與故事,是因為大家在李子柒那里找到了自己愿意看到的外在與內涵。
李子柒是一個鏡像,在這個鏡像中,她實現了同齡人所沒法擁有的夢想。比如,她可以居住在仙境一樣的自然環(huán)境里,各種美味食材信手拈來、應有盡有,不用長途跋涉穿越城市打卡上班,沒有老板的指令與同事之間的壓力,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的隨心所欲……
但眾所周知,每個人呈現出來的生活,與背后的生活真相是不一致的,甚至可能是截然相反的,僅僅憑借李子柒的視頻,就將其理想化、完美化,是一廂情愿的。
同樣,通過李子柒這個鏡像,人們也看到了自身生活的平凡、庸俗、焦慮。但是,李子柒是一個遙遠的存在,身份、距離、空間的隔離,使得她并不能成為人們身邊一個值得嫉妒的對象,而是一個安全的夢想承載體。
通過追隨李子柒、分享李子柒包括消費李子柒,大家都找到了一個合理表達內心的出口,李子柒的出現,使得大家在對這個世界發(fā)出抗議聲音的時候,也可以不是憤怒的,而是安靜的、平和的。
▲視頻截圖
李子柒具有不可復制性。國內視頻平臺曾有李子柒的模仿者,被譏諷為東施效顰。粉絲在捍衛(wèi)李子柒的唯一性,如同捍衛(wèi)童話的純潔感。這表達出一種隱秘的擔憂:事實上我們并不愿意李子柒普遍存在于每一個鎮(zhèn)、每一個縣、每一個大中城市,當“李子柒”越多,就意味著現有生存方式將會被更大地否定,也標志著人們主動或被動選取的生活方式的失敗。只有一個李子柒就夠了。
所以,“李子柒”整體看上去更像是一個包裝很好的“產品”。李子柒并不直接推銷以她名字命名的各類產品實物,而是“生活方式”先行,產品隊列隨后,但顯然前者更具“賣點”。
以李子柒為核心的內容創(chuàng)作,的確是賞心悅目的,但要清楚地知道,這種賞心悅目價值的成立,建立在受眾內心的某處空洞被填補的基礎上。如果自身擁有或者享受一種獨特的生活方式,李子柒的吸引力便會下降不少。
李子柒的作品,相信依然會有人喜愛,因為在她身上,被投射了諸多的希冀,人們需要這種希冀帶來的照耀。而因為她作品所獨有的特色,她也被附加了很多額外的符號。但我們也無需用這些符號綁架或捧殺李子柒。
讓李子柒做李子柒就好了。
□韓浩月(媒體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