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國高考已于7月7日拉開帷幕。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多地近期公布了多起涉考案件,而重慶江津區(qū)的一起案件就發(fā)生在去年高考過程中。
據《人民法院報》7月7日報道:近日,重慶市江津區(qū)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被告人何某豪、聶某武、彭某林組織考試作弊一案并當庭宣判。

被告人何某豪為江津區(qū)某高校在校大學生。2019年高考前期,被告人何某豪在百度貼吧中,以2000元至4000元左右每科的價格,發(fā)布“助攻考試”廣告并留下聯(lián)系方式。不久后,廣東省、山東省、貴州省等地12名考生向其繳納“報名費”。何某豪要求各考生向其提供準考證號、身份證號、手機號等個人信息,并在某社交平臺上將上述考生拉入其創(chuàng)建的“助攻考試”群。隨后,何某豪在群里組織學習如何將手機帶入考場,以及破解信號屏蔽的方法。
2019年5月,何某豪通過網絡聯(lián)系到成績較好的江西某大學學生聶某武,通過請其幫忙解題,試探其答題能力。在確認聶某武能夠“勝任”答題工作后,便約定在高考期間由聶某武負責解題,何某豪以最低4000元的價格向其支付報酬。2019年6月7日、8日,全國高考期間,考生通過藏在褲腰帶、放置考場廁所、提前放入考場座位等方式將手機帶入考場。
考試中,考生用手機拍攝試題,并傳給何某豪。何某豪伙同其同學彭某林整理好各考生的試題發(fā)送給聶某武。聶某武逐一解題后,將答案再傳回給何某豪,最后由何某豪將試題答案通過聊天群、彩信等方式發(fā)回考生。6月8日,理綜考試期間,被告人何某豪、聶某武被公安機關查獲。隨后,其2人與彭某林先后在大學寢室內被抓捕歸案。經查,何某豪累計收取考生費用10200元,被告人聶某武分得900元,被告人彭某林分得100元。
3名被告人到案后均對參與考試作弊的犯罪行為供認不諱,并表示認罪認罰。案發(fā)后,被告人何某豪及其家人已上繳全部贓款。江津法院審理后認為,被告人何某豪、聶某武、彭某林在法律規(guī)定的國家考試高考中組織作弊,情節(jié)嚴重,均已構成組織考試作弊罪。綜合被告人的犯罪情節(jié)、社會危害性及認罪、悔罪態(tài)度,法院遂依法作出判決:以犯組織考試作弊罪,判處被告人何某豪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3000元;以犯組織考試作弊罪,判處被告人聶某武有期徒刑三年,并處罰金人民幣1000元;以犯組織考試作弊罪,判處被告人彭某林有期徒刑二年,緩刑三年,并處罰金人民幣1000元。目前該判決已生效。
對于這起案件,《人民法院報》報道介紹:刑法修正案(九)將考試作弊納入刑法處罰范圍,實現(xiàn)了從刑法層面對在法律規(guī)定的國家考試中組織作弊、實施作弊行為的立法規(guī)制,對于確保公平公正的考試秩序,維護廣大考生合法權益具有重大意義。
報道也提醒廣大考生:一是要清醒地認識到在國家規(guī)定的考試中作弊或幫助他人作弊、當“槍手”是犯罪行為,不要因貪圖錢財而走上犯罪的道路;二是要以正確的態(tài)度對待考試,“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成功需要扎實的基礎、刻苦的學習、不懈的努力,切莫心存僥幸、鋌而走險,拿自己的前途做賭注。
7日出版的《人民法院報》還在這一天特別刊發(fā)評論文章《嚴打涉考犯罪,為高考公平公正護航》:打擊各類涉考違法犯罪,保障高考公平正義,必須堅定不移地拿起并用足法律武器。高考公平事關千萬考生前途命運,事關社會公正基石和未來發(fā)展,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形式非法染指。
評論透露:2020年以來,全國公安機關網安部門會同教育部門對利用互聯(lián)網和無線考試作弊器材實施的各類“涉考”犯罪活動保持高壓嚴打態(tài)勢,持續(xù)對“涉考”違法犯罪活動開展偵查打擊,破獲刑事案件30余起,抓獲犯罪嫌疑人200余名。
評論文章點評:公平公正是高考的生命線,近期曝出的多起“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也讓這一問題更加敏感和引人關注。因此,各部門必須對高考舞弊等行為保持零容忍和高壓嚴打態(tài)勢,確保每年的高考安全、順利和公正的舉行。
工信部網站也在7日發(fā)布消息:為做好2020年高考防范和打擊利用無線電設備考試作弊工作,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已布置各地無線電管理機構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方案,強化應急處理機制,采取有效技術手段嚴密進行無線電監(jiān)測。考試前夕提早開展摸底排查,配合公安、考務部門對重點區(qū)域考點周邊進行巡查,查驗帶有無線電發(fā)射設備的車輛、房屋及有關人員,提前監(jiān)測考點周邊的電磁環(huán)境。
工信部消息介紹:高考期間全力做好無線電信號監(jiān)測工作,固定監(jiān)測站監(jiān)測和移動監(jiān)測站巡查相互配合,對不明信號立即進行排查,對疑似作弊信號立即研判并加以識別,確認后予以阻斷,會同公安、考務部門依法查處考試作弊行為,加大對違法分子的震懾,引導廣大考生誠信應考,切實維護廣大考生和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