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shù)據(jù)文摘出品
來源:wired
編譯:牛婉楊
2017年,一位名叫Marcus Hutchins的少年從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網(wǎng)絡(luò)攻擊事件“WannaCry 勒索病毒”中拯救了互聯(lián)網(wǎng)。
如果你是個geek,那么你對WannaCry這個名字一定不陌生, 這是一種可以自行傳播的病毒軟件,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散布到了世界的各個角落,摧毀了數(shù)十萬臺計算機中的數(shù)據(jù)。正是Hutchins找到并激活了其代碼中隱藏的死亡開關(guān),進而遏制了 WannaCry的進一步蔓延。
沒想到,三個月后,這位拯救了互聯(lián)網(wǎng)的天才少年卻被戴上了手銬。
一開始Hutchins以為警察只是想了解自己在WannaCry上的工作,但當他們問到了一個名為“Kronos”的程序之后,他意識到,自己可能回不了家了。
天才少年誤入歧途,幫助黑客銀行詐騙
Marcus Hutchins從小就癡迷計算機,他與同齡人最大的不同是,Hutchins對計算機超乎尋常的興趣和天分。
13歲生日時,Hutchins的父母同意給他買一臺個人電腦,但他要求購買零件,自己組裝。這臺電腦很快就成了他的“寶貝”。
得到自己的計算機后不到一年,他開始瀏覽初級黑客網(wǎng)絡(luò)論壇——一個致力于在當時流行的即時通信平臺 MSN 上搞破壞的論壇。他對黑客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他眼中這些黑客“太酷了,編程居然能做這種事?!彼蚕脒@么做。
于是14歲那年,他在論壇上提交了自己做的一個簡單的密碼竊取軟件。只要將其安裝在某人的電腦上,它就能直接拉取受害者存儲在 IE 瀏覽器中的網(wǎng)絡(luò)賬戶的密碼。
后來,Hutchins又在 HackForums 社區(qū)接觸到了僵尸網(wǎng)絡(luò),即成百上千臺會遵照該黑客的指令辦事的被惡意軟件感染的計算機。年僅15歲的Hutchins很快就在那個論壇上吹噓自己運行著一個包含 8000 臺計算機的僵尸網(wǎng)絡(luò),其中大多數(shù)都是他通過 BitTorrent上傳的虛假文件劫持的。
不僅如此,Hutchins還開始了自己的事業(yè)。他開始租用服務(wù)器,然后以按月收費的方式向 HackForums 的成員出售網(wǎng)絡(luò)托管服務(wù)。
在當時,他意識不到這些屬于犯罪。
然后16歲那年,他遇到了令他陷入噩夢般生活的人——Vinny。
Vinny聯(lián)系到了他,他給Hutchins的工作任務(wù)是:一個多功能且易于維護的 rootkit,以便他能在 Exploit.in 和 Dark0de 等比 HackForums 更加專業(yè)的黑客市場上進行銷售。而且回報不是預付款,而是一半的銷售利潤。
他們將這款產(chǎn)品稱為 UPAS Kit。
Vinny 不同于Hutchins曾遇到過的那些黑客,他更專業(yè),口風更緊,從不談?wù)撚嘘P(guān)個人生活的任何細節(jié)。
但Hutchins卻并未對自己的個人生活那么守口如瓶。于是 Vinny 要了Hutchins的地址和出生日期。他說要給Hutchins送一個生日禮物。Hutchins提供了這兩個信息,但很快他就后悔了。
Hutchins 17 歲生日那天,一個包裹被郵寄到了他父母家,里面裝著一包毒品。
9個月后,Hutchins完成了 UPAS Kit,并在 2012 年夏季將這款 rootkit 上市銷售。Vinny 開始以比特幣向Hutchins支付 UPAS Kit 的傭金,數(shù)額通常等值數(shù)千美元。
UPAS Kit 很成功,隨后 Vinny要求Hutchins幫助開發(fā) UPAS Kit 2.0。在新版本中, Vinny希望可以記錄受害者鍵盤輸入和監(jiān)控受害者顯示器的新功能。最重要的是,還有向受害者觀看的頁面注入虛假文本字段或其它內(nèi)容的功能。
Hutchins說,最后這項要求讓他感到不安。在他看來,注入虛假文本字段的目的很明確:銀行詐騙。這在Hutchins看來是很嚴重的犯罪。
在過去幾年中,Hutchins一直在網(wǎng)絡(luò)犯罪的道路上小步前進,卻不知不覺已經(jīng)跨過了自己曾警惕的紅線。他就這樣一步步走向深淵,無法抗拒 Vinny 的要求,因為 Vinny 掌握著他大量的個人信息。
盡管如此,Hutchins還有一個選擇——退出。然而這意味著他也不會再收到傭金。他將承受所有犯罪風險,同時沒有任何回報。
他還是選擇幫助 Vinny 繼續(xù)維護銀行惡意軟件。
后來,Vinny改名為Kronos。最終,Kronos 成為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銀行木馬病毒之一。
成為拯救互聯(lián)網(wǎng)的英雄,開始接納自己“網(wǎng)絡(luò)安全領(lǐng)域巨星”的身份
2017年5月12日中午,WannaCry 病毒首次出現(xiàn)在了英國皇家倫敦醫(yī)院。
網(wǎng)絡(luò)安全研究人員將這個蠕蟲病毒命名為“WannaCry”,得名于其在加密文件時添加在文件名稱后的 .wncry 擴展名。WannaCry 在加密計算機時還會使用名為 EternalBlue 的一套強力代碼傳播自身。EternalBlue 是由一組名為 Shadow Brokers 的黑客從國家安全局(NSA)竊取出來并公布在網(wǎng)絡(luò)上的,老舊的 Windows 計算機很容易被其感染。
短短一個下午的時間,該病毒就破壞了將近 25 萬臺計算機的數(shù)據(jù),預估損失在 40 億-80 億美元之間。而且情況似乎還將繼續(xù)惡化。
當天下午2:30 左右,Hutchins坐回電腦前才看到這場互聯(lián)網(wǎng)大災難。
幾分鐘后,一個代號Kafeine的黑客朋友給Hutchins發(fā)送了WannaCry的代碼副本。來不及吃午餐,Hutchins就開始剖析這些代碼。
首先,他在隔離的虛擬機中運行了這個程序。然后很快他就注意到其在執(zhí)行加密時會向一個看起來隨機生成的網(wǎng)址發(fā)送一條查詢信息:
iuqerfsodp9ifjaposdfjhgosurijfaewrwergwea.com。
很顯然,這個病毒采用了“命令-控制”模式,即某個地方的服務(wù)器能給被感染的計算機發(fā)送控制指令。Hutchins將這個網(wǎng)址放到瀏覽器中,卻發(fā)現(xiàn)根本沒有網(wǎng)站。
因此他訪問了域名注冊商 Namecheap,在下午 3:08 用 10.69 美元注冊了這個地址。Hutchins希望此舉能從WannaCry創(chuàng)造者那里奪回部分受害計算機的控制權(quán)?;蛘咚辽倏赏ㄟ^ sinkholing(沉洞)技術(shù)獲知受害計算機的數(shù)量和位置。
當Hutchins將這個域名定向到 Kryptos Logic 的一組服務(wù)器上后,就立馬收到了全世界數(shù)千臺新被感染的計算機的連接。Hutchins在 Twitter 上通報了這一信息,引起了世界各地的研究者、記者和系統(tǒng)管理者的關(guān)注。
下午 6:30,Hutchins的黑客朋友 Kafeine 分享了一條推文給他。這條讓Hutchins感到驚訝的推文來自安全研究者 Darien Huss:“攻擊失敗,因為該域名已沉洞?!?/p>
換句話說,由于Hutchins的域名首先上線,因此 WannaCry 感染雖然還會繼續(xù),但并不會真正造成任何新的危害。這個蠕蟲病毒似乎就這樣失去功能了。
他從椅子上跳了起來,在臥室里開心地跳來跳去。然后他做了一件非同尋常的事:他上樓把這件事告訴了自己的家人。
轉(zhuǎn)眼之間,他的推特粉絲就超過了10萬。有在當?shù)鼐瓢衫镎J出他的人請他喝飲料,感謝他拯救了互聯(lián)網(wǎng),還有一家當?shù)夭蛷d贈送了他一年的免費披薩。他的父母才終于知道兒子做了什么,并深深地為他感到驕傲。
但直到 WannaCry 爆發(fā)三個月后的 Defcon 大會,Hutchins才開始真正接受自己“網(wǎng)絡(luò)安全領(lǐng)域巨星”的身份。
事過必留痕跡,犯下的錯誤終有一天要自食其果
警察終究找到了他。
他確實運營過非法托管服務(wù),維護過一個僵尸網(wǎng)絡(luò),寫過惡意軟件。但即便如此,仍然有很多人支持他。
但Hutchins卻被自己的負罪感苦苦折磨,他甚至想過自殺。
審判他的法官已經(jīng)77歲了,當了30年法官,卻沒有遇到一位像Hutchins一樣的罪犯。
法官說他認為Hutchins是一位被定罪的罪犯,也是一位網(wǎng)絡(luò)安全專家,而且在接受正義的裁決之前就已經(jīng)走向了正途。法官權(quán)衡了監(jiān)禁Hutchins的威懾價值以及這位年輕黑客的天才頭腦的價值。最終,這位法官認為Hutchins值得完全特赦,但法院無權(quán)這么做。
最終,Hutchins被判一年的刑期,可獄外服刑。
他簡直不敢相信。在首次被捕的兩年之后,他獲得了自由。
盡管如此,Hutchins的負罪感仍舊沒有完全放下。但他終于可以將過去的一切放在身后,專注于自己的工作了。
Hutchins表示,“我不希望被貼上‘WannaCry’或‘Kronos’的標簽,我只希望成為一個能對世界有所幫助的人?!?/p>
相關(guān)報道:
https://www.wired.com/story/confessions-marcus-hutchins-hacker-who-saved-the-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