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槍帝壹哥是軍武次位面輕武專欄的官方賬號,有趣有料,每日更新!
在我國槍械迷的圈子中,狙擊手一直是個經久不衰的話題,相應的,以狙擊為賣點的影視作品也就屢見不鮮。在電影《金陵十三釵》中,佟大為飾演的國軍狙擊手就是其中的代表,其以高超的槍法和民族大義彰顯了狙擊手的榮譽。
那么關于歷史上真實的抗戰(zhàn)國軍狙擊手應該是什么樣子呢?今天壹哥就來帶你考證這個問題。
說到國軍狙擊手,我們想到的第一個問題可能就是,抗戰(zhàn)期間國軍究竟有沒有狙擊手呢?網上普遍流傳的一種說法,是認為當時是有國軍狙擊手的,并且從各種渠道挖出了相關證據和戰(zhàn)例。
例如,江陰文史資料當中的一段回憶記錄在南京保衛(wèi)戰(zhàn)期間曾發(fā)生過國軍與日軍的狙擊對戰(zhàn),甚至還有其它考證說武漢會戰(zhàn)期間曾有1名國軍狙擊手3天內擊斃日軍57人,擊傷42人的記錄。
關于這種說法,壹哥也查閱了大量文史資料,但得出的結論也只能用模棱兩可來形容。在國軍參與的八年全面抗戰(zhàn)當中,壹哥能找到唯一有關狙擊手的官方證據來源于1941年國民黨第六戰(zhàn)區(qū)政治部編纂的《第六戰(zhàn)區(qū)荊宜攻勢戰(zhàn)役忠勇事跡》當中的《膽大心細的神槍手》一文,其中記載了一位名為史繼法的下士班長狙擊手狙擊日軍的事跡。
但文章內容并沒有提到擊殺時間、位置、擊斃人數等佐證信息,甚至連“神槍手”都只是別人給他的綽號。而關于上文中武漢會戰(zhàn)與南京保衛(wèi)戰(zhàn)時的狙擊戰(zhàn)更是沒有找到有力的直接證據加以證明。
從這里其實也可以看出一點:由于種種問題,相比同時期的外軍狙擊手,國軍狙擊手的證據過分零碎,證據缺失和孤證、偽證夾雜,很難直接證明其是否存在。
但難以證明不代表無法證明,有很多證據其實可以從側面證明在抗戰(zhàn)中確實可能有狙擊手存在,這些證據來源也非常廣泛。例如,抗戰(zhàn)時國軍參謀部編纂的有關蘇軍作戰(zhàn)內容的匯編中就有狙擊作戰(zhàn)的文獻參考作為當時國軍的內參,甚至當時根據地的一些八路軍宣傳機構也開始宣傳蘇聯(lián)的一些狙擊手,結合當時蘇德戰(zhàn)場相持階段的狙擊戰(zhàn)考慮,并不難看出國軍有可能采取類似狙擊戰(zhàn)的考慮。
而相關的證據也不只是來源于軍方,同時期民間的一些文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證抗戰(zhàn)中狙擊手的存在。例如,1940年昆明明日社出版的《慰勞信集》中就有《隨便給哪一位神槍手》這樣的信件。由于地處西南的昆明一直位于抗戰(zhàn)大后方的緣故,不難反推出國軍抗戰(zhàn)中確實有狙擊手的存在。
同時期《青年特等射手》一歌更是可以證明當時的民眾不但知道國軍有狙擊手,而且“子彈絕不空放”的國軍狙擊手也更受民眾歡迎。
那么可能有同學要問了,既然證明了有國軍狙擊手的存在,那么為啥戰(zhàn)例卻這么少呢?其實壹哥覺得可能有這幾種可能:國軍狙擊手要么大多是如同上文中提到的神槍手史繼法一樣是槍法相對較好的特等射手,而且數量本身較少并沒有留下太多有效的記錄;要么就是更多相關的記錄因為年代久遠淹沒在了歷史長河之中。
而且由于長期以來對于狙擊手沒有一個官方稱呼,這也導致了即便在既有文獻當中也很難做到一個全盤的梳理和檢索,增加了為國軍狙擊手乃至抗戰(zhàn)時期中國狙擊手證明的難度。
不過雖然證據大多缺失,卻并不妨礙我們對國軍狙擊手做進一步探究,接下來我們來聊一聊國軍狙擊手可能用什么槍?也通過這些槍側面探討一下國軍狙擊手可能的情況。
關于國軍狙擊手用什么步槍的問題其實更是眾說紛紜。有種說法是1935年,國民黨軍隊曾在德國顧問的建議下采購了毛瑟24獵槍120支,每支配備2000發(fā)子彈,外帶30支望遠式瞄準鏡作為狙擊槍使用。
這里的毛瑟24其實就是毛瑟M1924,也就是國軍標配中正式的德國前身,也就是說此時國軍購買的所謂狙擊槍其實就是加了瞄準鏡的獵槍而已,而且最重要的瞄準鏡數量更是嚴重不符。
而從另一張疑似國軍狙擊步槍展示的照片當中我們其實也能發(fā)現(xiàn)類似的內容。照片中的軍官向士兵展示的狙擊步槍雖然帶著望遠瞄準鏡,但其實卻是一支類似毛瑟M1909這樣的重管運動步槍,設計初衷是用來競賽或者狩獵的,并不是作為專業(yè)的狙擊步槍。
所以其實像《金陵十三釵》中佟大為那樣手持帶光學瞄準鏡的專業(yè)狙擊步槍的場景其實是不存在的。
另一方面,實際上國軍在抗戰(zhàn)前和抗戰(zhàn)中能獲得軍用狙擊步槍的渠道也很窄。當時國軍能接觸到的國家以德國、日本和英美三方面為主,這也就意味著要想獲得像樣的軍用狙擊步槍,要么得從日軍手中繳獲,要么得從德國、英美方面采購,沒有第三條路。
而且由于1938年德國停止對華軍售的緣故,所以中國很難在抗戰(zhàn)中從德國獲取德軍使用的毛瑟98K狙擊型和瓦爾特G43狙擊型等優(yōu)秀狙擊步槍。
而日本方面的狙擊步槍有在38式和99式步槍當中挑選精度較好的改裝而來的97式狙擊步槍和99式狙擊步槍。但這兩種狙擊步槍不論性能和數量上都很少,而且由于優(yōu)先供給給戰(zhàn)爭壓力更大的太平洋戰(zhàn)場的緣故,進入中國戰(zhàn)場的數量就更少了。
但就算如此,這兩種步槍也有繳獲的經歷,例如在1945年的時候,當時的八路軍就繳獲了一支日軍的99式狙擊步槍,為此還驚動了賀龍、林彪等人,可見當時狙擊步槍在中國有多稀奇。
由于1941年后中國加入同盟國陣營,派出中國遠征軍遠赴緬甸、印度對日作戰(zhàn),同時有一部分遠征軍滯留印度后在印度修整并改編為中國駐印軍參加了對東南亞和大西南的反攻作戰(zhàn),所以不排除獲得英美裝備的駐印軍通過租借法案列裝美制的M1903A4狙擊步槍和英制李·恩菲斯特Mk 1型狙擊步槍的可能性。但由于駐印軍本身人數就少,再加上參戰(zhàn)已經是抗戰(zhàn)后期,所以狙擊手能派上用場的機會也很少。
講完國軍可能獲得的狙擊步槍的情況,其實我們就能得出一個結論:由于條件限制,絕大多數的國軍狙擊手都不能獲得優(yōu)秀的步槍,他們絕大多數都是用著手里最普通的步槍,利用機械瞄準具目視完成狙擊作戰(zhàn)的。普通步槍的射擊精度不會太好,目視瞄準的距離更是有著天生的局限性,所以國軍狙擊手能起到的作用極其有限。
可以想象,一個普通的國軍狙擊手為了狙殺日軍,除了有高超的射擊技術外,還需要足夠近的瞄準距離,這將直接導致狙擊手射擊后極其容易暴露目標,增加了狙擊手的陣亡率。
然而就是在艱苦的環(huán)境里用著如此簡陋的武器,他們依舊愿意用自己的身軀趕走目露兇光的侵略者。昨天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在這里壹哥也要提醒大家,珍惜當下,不忘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