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末期,隨著戰(zhàn)局對日本越來越不利。1944年一個將日本大本營轉(zhuǎn)移到長野縣松代的秘密計劃開始推進。
日軍“松代大本營”是一個總長度達13公里,能承受十噸TNT爆炸當量炸彈攻擊,建造于堅硬巖盤下的一個大型地下要塞。
1944年11月11日,在圍繞著松代盆地的群山中傳出了炸藥爆炸聲,“松代大本營”計劃正式啟動。該計劃當時預算高達2億日元,預計動員勞動力300萬人次。當時對外宣稱在這里建造的是松代倉庫工程,其真實目的對所有參與工程的居民都是嚴格保密。
當時計劃著本土決戰(zhàn)的陸軍首腦們悄悄計劃著大本營的遷移,在日軍大本營遷移的同時也意味著天皇也需要跟著一起遷移。
根據(jù)原本計劃,在舞鶴山下修建天皇和皇后居住的皇居和日軍大本營,在象山下則是政府相關部門和宣傳報道機關,妻女山下為印刷局、皆神山下則是戰(zhàn)備倉庫。皇太后和皇太子的居所則在善日隧道內(nèi)。
“松代大本營”中皇后的御居間
在日本一旦進入本土決戰(zhàn)階段后,為了保證各個山體內(nèi)要塞的通信,日軍通信部隊預先在整個“松代大本營”埋設了電話線,讓整個松代盆地一帶成為了真正的“地下帝都”。
為了建設“松代大本營”,日本在全國進行了大規(guī)模動員,在日本隧道和水庫工程專家的指導下,大批的朝鮮勞工和當?shù)毓と岁懤m(xù)聚集到了這里。
1945年4月,日軍大本營和皇居所在的舞鶴山周邊的西條村130戶居民被強制搬遷。
“松代大本營”中天皇的御居間
6月8日,日本御前會議確定了本土決戰(zhàn)的大綱后,松代盆地一帶被更加緊張的氣氛所包圍。當時擔任日本首相的鈴木貫太郎因為害怕民心動搖,提出了堅守東京的主張,這與主場大本營遷往松代的陸軍首腦意見對立。不過陸軍并沒有理會首相提出的意見,為了能夠在8月讓所有的設施能夠使用,獨自下達了加快工程進度的命令。
大量的物資本源源不斷地運往松代,這里面包括了一般人無法得到的杉木、檜木、襖紙以及榻榻米等,當所有的建筑材料都運進松代后,人們開始傳聞“大本營和天皇陛下都會來這里”。盡管軍方一直對“松代大本營”的建設處于保密狀態(tài),但不知從何時開始居民中已經(jīng)傳開了。
天皇御居間尚未完成的部分
可是沒過多久,8月15日,日本天皇便發(fā)布終戰(zhàn)詔書,宣布投降?!八纱蟊緺I”一處都沒有使用過,就被這樣永遠地擱置了起來。后來這里成為了收留戰(zhàn)爭孤兒的設施,再后來“大本營”還成為了日本中央氣象臺的松代地震觀測所發(fā)揮作用。
1953年舞鶴山“松代大本營”舊址正式對外開放,現(xiàn)在這里已經(jīng)成為了一個旅游觀光景點供民眾免費參觀。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