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球時報記者 李晴晴]過去一年,有關中美經貿摩擦及所謂“脫鉤”的話題頻頻引發(fā)爭論。在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和美國耶魯大學蔡中曾中國研究中心近日舉辦的對話會上,《環(huán)球時報》記者就此專訪了美國前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董云裳(Susan Thornton)。董云裳長期涉足中美關系等外交事務,被認為是華盛頓圈的“中國通”。
環(huán)球時報:中美已就第一階段經貿協議達成一致。如果雙方能達成最終協議,將如何在長期內影響中美關系?
董云裳:即將完成的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是雙方邁出的出色的第一步。我們需要簽署這一協議,以使雙方進入一種更有成效、更具建設性的模式。之后,兩國將視情況決定是否繼續(xù)進行第二階段磋商。我的感覺是,美中之間的貿易體量如此之大,關系如此復雜,以至于我們可能會不斷地就貿易摩擦進行對話并試圖達成新協議。這對美中關系而言不是一件壞事。
環(huán)球時報:美國最近通過了涉港和涉疆法案,美國對臺灣的政策在短期和長期會出現變化嗎?
董云裳:美國對臺政策比較一貫,我認為短期內不會有太大變化。美國對臺政策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中國的行動和立場的變化。但就美國而言,我認為過去40年來我們在保持海峽兩岸穩(wěn)定方面做得很好,這也符合北京、華盛頓和臺北的利益。
環(huán)球時報:中美“脫鉤”似乎正在發(fā)生,尤其是在科技領域。您如何看待這一趨勢?
董云裳:“脫鉤”可能是美中兩國需要解決的最緊迫問題,該問題牽扯到很多國家。公眾對科技的信任非常重要,科技生態(tài)系統(tǒng)通過彼此之間的關聯獲得發(fā)展,這也非常重要。在科技領域,各自獨立發(fā)展并不可取。希望美中可以開始著手制定一些規(guī)則,并達成共識以避免出現科技“脫鉤”。這符合所有人的利益。
環(huán)球時報:許多人認為特朗普總統(tǒng)的政策不可預測,您認為,對他的對華政策影響最大的是什么領域?
董云裳:特朗普總統(tǒng)對美中關系的態(tài)度集中在兩個大問題上。首先,在他就任總統(tǒng)之前,他最大的關注點就是美中貿易關系以及美國與許多其他國家的貿易往來。他感興趣的另一個問題是試圖就朝鮮無核化達成協議,他非常希望在這方面與中國合作。在無核化問題上,美國有挫敗感,中國也可能有過。我非常希望美中能夠找到一種方法以繼續(xù)與朝鮮討論無核化進程。
環(huán)球時報:在中美競爭加劇的背景下,您如何看待未來的國際秩序?
董云裳:國際秩序正在發(fā)生重大變化。冷戰(zhàn)結束后,世界經歷了30年的單極格局,現在我們正進入一個更多極化的體系,這是美中關系調整及國際體系中其他問題出現的潛在原因之一。美國和中國需要讓國際體系保持強大,因為兩國都是這個體系的巨大受益者。也許中國還沒有準備好成為加強這個國際體系的主要玩家,但我認為中國已經意識到它應加緊努力做到。不過,中國無法獨自完成這個任務,美國也不能,我們需要其他國家參與,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