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美國《外交事務》雜志發(fā)表了一篇題為《民主政體集團將挽救世界于多極化危機》的文章,作者列舉了今年大西洋兩岸領導人先后提出的兩個集團方案: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提議由G7集團與澳大利亞、印度和韓國三國合并組成D10俱樂部。據稱,該組織旨在協調各國通訊技術領域政策并試圖建立中國華為5G設備的替代方案;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隨后提議吸引俄羅斯加入G10,組成新的十一國集團組織。對此,俄羅斯時事評論員伊萬·達尼洛夫在俄新社官網發(fā)表評論,直言不諱地指出,以上兩個方案雖然有所區(qū)別,但維系華盛頓君臨天下的意圖昭然若揭。構想以解決“中國問題”之名,行“唯美國中心論”之實。
伊萬·達尼洛夫在評論中表示,毋庸置疑,多邊對話機制為國際關系各成員的對話和協調發(fā)揮了巨大作用,并在二戰(zhàn)后成功地為構建地區(qū)戰(zhàn)略平衡和解決全球諸多涉及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交流問題提供了可能?;厮輾v史,1973年石油危機后出現的西方七國集團,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后成立了G20組織,的確起到了危機后復蘇經濟的作用。但今年的新冠疫情又使大家清醒地認識到,目前尚缺乏一個穩(wěn)定有效的國家協調機制來應對全球突發(fā)的公共危機,更遑論一個針對中長期經濟穩(wěn)定和秩序構建的國際機制。
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長強勁,并在國家治理方面做出了基于自身社會現實的有益嘗試,任何忽略中國一極的全球多邊協調機制都是不公平且不負責任的。此時歐美領導人拋出的所謂“約翰遜方案”和“特朗普方案”很明顯都是指向中國的,這是華盛頓和倫敦政客們與中國對抗的組合拳中的一部分,其他的還包括經濟封鎖、商業(yè)限制、間諜滲透等等。串連起這套組合拳的是西方某些官員政客和積極分子主觀構建的“反華集體認同”。
評論認為,僅僅依靠臆想構建的所謂對手和敵人、打著空洞的所謂“民主、人權”旗號、缺乏正義和明確現實關照的行動集團,將在其實踐中產生現實困境,并將使他們所組成的攻擊力失去其鋒芒。德法兩國拒絕為北約支付價值2%國內生產總值的軍費、柏林和巴黎對中國華為5G技術的開放態(tài)度、馬克龍堅持獨立外交的決心,以上種種分歧已不足以用所謂集團內部的裂隙來形容,這是各國基于自身發(fā)展需要結合全球合作共贏大勢做成的選擇。
評論強調,多極化不是洪水猛獸,搞小集團也非天下大道。缺少對各國發(fā)展利益的關照和現實問題的應對,用民主和人權裝扮的大旗豈不將成為“皇帝的新裝”?那么,我們在《外交事務》雜志文章中看到的兩個意在維系美國全球領導地位的集團方案,其結局也就可想而知了。(陳奕璇)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