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斯福總統(tǒng)和他的幕僚們,主張中立,并對雙方進行武器禁運。
早在他們通過中立法的時候,英國人就已很不爽了。
認為這種中立,不區(qū)分侵略者與受害者,根本就是不講邏輯的瞎扯淡。
(中立法 漫畫)
當然,也就想想而已。
畢竟,孤立主義在美國有悠久的傳統(tǒng)。
華盛頓就曾警告過,美國人民不要和歐洲國家結(jié)盟。
但,祖訓(xùn)一戰(zhàn)被打破。
結(jié)果是美國的伢子們,50600人葬身異域——盡管,那是他們祖先的故鄉(xiāng)。
現(xiàn)在,艱難的抉擇又一次擺在美國人的面前。
那些明星人物的立場,很容易影響小百姓們。
查爾斯·林德伯格,是堅決反對美國攪和進去的。
林德伯格,美國偶像。
他出身世家,父親是明尼蘇達州眾議員。
林德伯格從小就跟父親混跡于政界,見大官甚至總統(tǒng),都是常有的事。
但他并沒有依附于父親的名氣。
他要闖出自己的天下。
作為飛行員,他想要挑戰(zhàn)一個法國銀行家的巨額懸紅,做不間斷飛躍大西洋的第一人。
在這當時是個要命的活,已經(jīng)有人去而未回了。
但死亡沒有難住這個議員之子。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準備,1927年5月20日,他從紐約起飛,花了33.5小時,降落在了巴黎。
從此,他成為美國人的偶像,被當成冒險精神的象征。
然而,天有不測風(fēng)云,盛名之下,他被綁匪們盯上了。
1932年,他的長子在家中被綁架,最終慘遭撕票。
FBI由是擴權(quán)。
國會規(guī)定,失蹤案若一周內(nèi)未破,則推定嫌犯已越過州界,將由聯(lián)邦調(diào)查局接手。
(小林德伯格)
到1939年,他已是美軍上校了。
此前,作為飛行員中的佼佼者,他在訪問德國時,獲得空軍司令戈林所授予的勛章。
且,他對猶太人也不怎么看得起,認為他們在操縱美國,將之推向戰(zhàn)爭。
林德伯格繼承其父親反對美國參加一戰(zhàn)的遺志——他是當時少數(shù)幾個投票反對的人之一——認為:
如果我們放棄和平路線,同歐洲國家一起走上“貪婪、恐怖和陰謀”的道路,“像上一次戰(zhàn)爭一樣讓美國士兵去送命”,那是一種愚蠢的行為。
他說,如果我們參戰(zhàn),絕不是送幾千架飛機、幾千門大炮到歐洲就行了的。必然會要傾全國之力。到時,可能會要死一百萬甚至幾百萬年輕人……
他認為,如果歐洲人自己無法止住戰(zhàn)爭,從而進入了一個更黑暗的時代,那么,“美國能向人類提供的最好是成為歐洲已有文明的堡壘……美國遠離戰(zhàn)爭能讓歐洲更快走向和平”。
說白了,他的意思是,讓歐洲人打去吧,我們做燈塔就好了……
(右邊為林德伯格)
當紐約時報的記者,記下他的這些話時,尚無法料到,林德伯格,會有一天,需要面臨總統(tǒng)對其忠誠度的檢驗。
而林德伯格選擇的,不是放棄戈林給他戴上的勛章,而是從空軍離職了。
不過,他對日本人的態(tài)度,又截然不同。
珍珠港事件之后,他請求回歸,卻不被批準,最后,是以民間身份,參與到對抗日軍的戰(zhàn)斗中。
責(zé)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