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菜,美味可口,豐富多樣,不同地區(qū)有著截然不同的飲食習(xí)慣,這使得中國人要評選出最能代表中國美食的食物,顯得困難重重。很多人說餃子、月餅、包子等食物可以代表中國,但南方地區(qū)的人更愿意說元宵、炒飯、拉面代表中國,所以所謂的“中國菜”,在中國人口中都有不一樣的表達(dá)。
中國菜同樣影響了周圍的國家,日本和韓國,作為深受中國文化的兩個(gè)國家,也從中國的美食中學(xué)習(xí)到了很多精華,他們將這類菜品稱呼為“中華料理”。然而,這兩個(gè)地區(qū)的人做出來的中華料理卻有很大不同,和我們的中國菜也有極大差距。
日本最常見的“中華料理”三大菜,分別是拉面、煎餃和炒飯。如今我們總是以為拉面是日本的,其實(shí)日式拉面從中國學(xué)過去,逐漸演變成日本大眾食品。餃子也是中國的拿手好菜,只不過,日本人更喜歡把餃子做成煎餃,當(dāng)成下酒菜來吃,而且餃子餡只有一種,那就是豬肉白菜餡。
炒飯,更是日本人心中最有名的“中華料理”,甚至因此延伸出了“天津飯”這樣的主食。炒飯的制作方法,和中國炒飯比較一致,但有一點(diǎn),日本人做炒飯一定要用中華大鐵鍋?zhàn)觯⑶易詈笱b盤的時(shí)候,喜歡將米飯倒扣做成漂亮的半球體。
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對于中國人來說,炒飯、拉面和餃子都可以被認(rèn)定為主食,但是在日本人心中,炒飯+拉面+煎餃卻可以是一份套餐。吃完拉面吃炒飯,吃完炒飯吃煎餃,簡直就是“碳水化合物”套餐。對于日本人來說,拉面是主食,炒飯和煎餃?zhǔn)遣似贰?/p>
韓國最常見的“中華料理”三大菜,分別是炸醬面、海鮮面和糖醋肉。韓國炸醬面是從中國炸醬面改過去的,口味偏甜,適合韓國人當(dāng)?shù)氐目谖丁S捎陧n國人會用韓國產(chǎn)的一種黑豆制作醬,所以你會覺得韓國的炸醬面看起來特別黑,但吃起來比中國炸醬面口味更淡,與老北京炸醬面的差距非常大。
海鮮面,則是韓國很普通的大眾食品,看起來就像咱們大街小巷能看到的面條一樣。湯水是用海鮮熬制的,由于韓國大部分地區(qū)靠海,不缺海鮮,價(jià)格便宜,所以很多面條都是用海鮮來搭配的。和中國的海鮮面不同的是,中國的海鮮面口味比較清淡,只用海鮮湯底調(diào)味,而韓國的海鮮面大部分需要加入辣椒醬,或是辣白菜來提味。
糖醋肉,韓國的糖醋肉并不像東北的鍋包肉,反而更像糖醋里脊,用的都是瘦肉。作為韓國人點(diǎn)擊率最高的“中華料理”之一(另一個(gè)是炸醬面),糖醋肉雖然可以點(diǎn)外賣,但是最好還是到店吃,因?yàn)轫n國的糖醋肉必須趁熱淋上醬汁,如果是外賣,中途肉會冷掉,失去酥脆的口感。糖醋肉里還會加一些蔬菜,攪拌在一起,看起來似乎更有營養(yǎng),色彩更繽紛。
其實(shí),菜品的不同,反應(yīng)了不同國家的口味、風(fēng)情、文化的不同,一道美食到了新的地方,必定要根據(jù)當(dāng)?shù)厝说目谖哆M(jìn)行改變。就像韓國的炸醬面,將炸醬更改成韓國人更喜歡的黑豆醬,也像日本人的煎餃,只吃清爽的豬肉白菜餡。雖然被叫做“中華料理”,但口味和中國菜不同,更具異域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