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創(chuàng)事記”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語境 編輯/Tim
來源: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
10塊錢改的了朋友圈定位,改不了你的內(nèi)心世界。
10月11日,公眾號“達摩克里斯之城”爆料了一件記者集體“被騙案”。事情的起因是一名人民日報的記者在微信群里提起,自己被一個自稱是人民網(wǎng)的編輯借了錢。這一聊不要緊,好多記者都表示自己被這個人借了錢。
最后發(fā)現(xiàn),這個人不僅是個假記者,而且是個徹頭徹尾的騙子,居然有記者被騙了五六萬!
這個騙子是怎么偽裝成記者又騙過了一群專業(yè)記者呢?
據(jù)悉,這位自稱人民日報朱翔宇的人,經(jīng)常在朋友圈轉(zhuǎn)發(fā)人民日報相關稿件,并且?guī)в腥嗣袢請蟠笱濕枚ㄎ?。除此之外,他還敢于在各種線下媒體活動露臉,和其他記者打招呼,攀關系。
不得不說,朋友圈人設有時候就是別有用心,小到高檔餐廳吃一頓飯,大到上萬金額的行騙。十一假期,國內(nèi)景區(qū)人頭攢動,出國游的也不少。出趟國,難免會發(fā)個朋友圈秀定位。這不,假期一結束,媒體就爆料,朋友圈定位也可能是“人設”的一部分。
10月9日,據(jù)澎湃新聞報道,某電商平臺提供修改朋友圈定位服務,全球定位最低10元??蛻糁恍杈庉嫼脠D文后提供個人信息給賣家修改即可。
有商家稱,國慶假期購買“各地”服務的客戶都有,一些商家還會提供旅行素材,使定位更加逼真。
當天,話題“10元就可朋友圈改定位”也登上了微博熱搜。
微信朋友圈,原本是一個記錄真實生活的較為私密的社交平臺。但隨著美圖軟件的更新迭代,每張自拍都精致得不像自己;隨著微信好友從兩位數(shù)到四位數(shù),越來越多的人在朋友圈謹言慎行。不僅是代購微商這些有功能性的微信號,很多普通個人也開始在朋友圈制造自己的人設。人設不僅通過圖文內(nèi)容來打造,連“定位”也可以為人設而“造假”。
10月11日,微信團隊針對“售賣朋友圈改定位服務”做出回復,稱其對此并不知情,并已由技術部介入調(diào)查。微信方面還警示用戶,這種外掛軟件不僅破壞了微信平臺的生態(tài)平衡和正常運營,還為惡意營銷行為提供了便利條件,對正常用戶造成騷擾,而且使用外掛軟件存在隱私、財產(chǎn)安全等多種風險。
次日(10月12日)上午,微信團隊又做出了最新回應,表示正在與淘寶就外掛軟件售賣信息事項進行溝通,要求下架相關違規(guī)服務。
在知乎問題“如何評價微信團隊回應‘10 元就能在朋友圈改定位’?”的回答中,通訊話題優(yōu)秀回答者“甜草莓” 認為這個生意等同于“收智商稅” ,因為修改朋友圈定位其實是最初級的應用就能實現(xiàn)的功能。
中國洛陽電子裝備試驗中心的李盈達向刺猬公社解釋了其中的原理:“手機定位通過GPS+基站定位獲取,微信等應用程序通過系統(tǒng)的API獲取GPS的位置。API是應用程序接口,是操作系統(tǒng)提供的統(tǒng)一調(diào)用各種功能的接口。比如對于定位功能,各種APP不能隨意擅自調(diào)用GPS模塊,而需要通過API去獲取位置信息,以利于統(tǒng)一管理。應用程序想要獲取虛擬的假定位,需要屏蔽掉GPS模塊,把一組任意經(jīng)緯度值直接給API接口。”
簡單來說,應用程序顯示的定位是通過“GPS-API-應用程序(如微信)”,而修改地址的外掛程序相當于在“GPS-API”這個環(huán)節(jié)上動了手腳。
在今年2月,中國青年報就曾對類似的“定位軟件”進行報道,并針對軟件的合法性咨詢了相關人士。張家港人民檢察院檢察官楊揚琴認為,“虛擬定位”軟件在得到授權情況下,僅僅用于測試數(shù)據(jù)是合法的,但如果出售軟件用于牟利,則是違法的。
“10元就可朋友圈改定位”無疑是個違法行為。
“真的有人這么做嗎?還真有人往這上面花錢呢!?”這是從事廣告咨詢的米西(化名)看到這條新聞的第一反應。
雖然花的錢不多,她不太能理解這樣的行為:“是想通過朋友圈營造假裝在旅游的感覺嗎?”米西在剛剛過去的十一假期去了以色列,在朋友圈分享了自己的定位——朝圣地耶路撒冷,“我發(fā)定位一般是兩種場景,一種是商務,另一種是旅游。”
新媒體編輯肖迪(化名)也表示自己從未了解過此類操作,“我沒有改過地址,朋友圈應該也沒有這樣的行為。不過有時候我會改一個有趣的定位,比起單純顯示一個地名會更有意思。”
肖迪所說的“改定位”,修改的是定位名稱。通常在發(fā)朋友圈定位時,會出現(xiàn)一系列可選擇的定位地址,如果你在搜索欄中打出你希望顯示的定位名,例如“最適合周末睡覺的窩”:
此時,微信會提示“沒有找到你的位置”,繼續(xù)點擊“創(chuàng)建新的位置”,并按要求補充相關信息:
再點擊“完成”,發(fā)送朋友圈,即可顯示一個“個性化”的定位。
雖然顯示的是個性化的名字,但是點進去后地理位置仍然不會發(fā)生變化。
有些人花錢改定位,也和肖迪一樣,單純?yōu)榱恕昂猛妗?。而另一部分人,則是為了營造人設。
營造人設的第一層是為了滿足虛榮心。
“修改朋友圈定位”對于有能力出國行的人來說,顯然沒什么必要,有需求的是那些沒有能力和條件實現(xiàn)異地或境外打卡的人。根據(jù)央視網(wǎng)在新浪微博發(fā)起的投票“怎么看待10元就可朋友圈改定位”,絕大部分網(wǎng)友認為這是虛榮心作祟。
微博簽約自媒體冰彬兵稱,自己曾經(jīng)接觸過的一個房產(chǎn)中介,長相一般,但朋友圈非常洋氣,“整個長相脫胎換骨,整天出游世界各個地方”。但是如果真的認識了解這個人,看到這些就會覺得無語發(fā)笑。
“現(xiàn)在的朋友圈早已脫離了真誠交友的原則,放眼望去身邊大多數(shù)的朋友圈不是在裝逼就是正在裝逼的路上”,冰彬兵說。
這和發(fā)自拍必須美顏十級無瑕疵別無二致。能夠?qū)崿F(xiàn)這樣的效果是得益于科技的進步,而科技的進步似乎又助長人類的虛榮心。
如果虛榮心變了質(zhì),營造人設就成了欺騙。其中,典型代表莫過于讓你了解游泳健身的教練或是出入機場的代購。從職業(yè)的角度考慮,如果一個代購會使用“修改定位”服務,呈現(xiàn)出自己在不同國家奔波的狀態(tài),不一定是因為虛榮心,而是要營造人設,讓顧客相信“我賣的的東西都是辛辛苦苦通關進口的”。
但他究竟有沒有親自去呢?其實不一定。試想一下,是否又有人為了欺騙自己的另一半,而標注了假地址呢?明明沒有出差,而是跟情人幽會,卻在朋友圈上發(fā)布定位謊報自己到了出差的城市。對于“修改定位”探討,背后是朋友圈生態(tài)的轉(zhuǎn)變。
文化訪談類節(jié)目《非正式會談》的第五季曾經(jīng)討論過一個話題,“在朋友圈打卡有用嗎”。這里的打卡指的是完成一項任務或?qū)崿F(xiàn)一個目標,朋友圈打卡,其實是由于社交媒體的發(fā)展,人們將真實生活嵌入網(wǎng)絡生活的反映。
北京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李松蔚在節(jié)目中分享了一個觀點,他認為“朋友圈打卡”連接了兩個不同的概念: 一個概念是目標,是自己的事,“我在做什么”;另外一個概念是人際關系,“把自己做的事情放在人際圈里”。
“打卡”是一種制造朋友圈IP的行為。從人際關系角度來看,是一個人希望讓別人看到他身上積極的元素和優(yōu)秀的一面,從而在朋友圈獲得支持鼓勵的正向激勵。但如果你的打卡只是形式主義,這就如同虛擬定位一樣,轉(zhuǎn)變?yōu)椤盃I造人設”的行為,同樣也是一種虛榮的表現(xiàn)。
從另一個角度分析,“打卡”能實現(xiàn)目標嗎?李松蔚說,基于心理學的案例,它對于實現(xiàn)目標本身幫助沒有那么大。如果你過于依賴朋友圈的反饋,把自己內(nèi)在的動力轉(zhuǎn)化成人際關系的動力,卻沒有收獲到足夠的反饋,就很可能產(chǎn)生挫敗感。
同理,如果朋友圈逐漸對你營造的人設失去興趣,而你又依靠“虛擬人設”活著,當泡沫被戳破或自然消失的那天,你也只剩下了一個空殼。
不論是“修改定位”,還是在朋友圈展示的其他用于營造人設的事物,正如李松蔚說的那樣,如果自己的內(nèi)心沒有完成目標的動力,這些虛擬人設依然無法讓你成為那個,想象中的“環(huán)游世界的人”。
而開篇那位成功忽悠了一眾記者的騙子,很快就在記者們抽絲剝繭的分析、追蹤下,繩之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