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動中國2019年12月30日消息 科技生活天天看,新鮮消息不間斷。今天周一,科技圈熱鬧事著實不少,一文帶大家快速瀏覽。
如今,越來越多大品牌廠商瞄準物聯(lián)網生態(tài)建設,智能手機核心之外,耳機、電視、手表等產品成為行業(yè)多元化發(fā)展方向。
小米電視國內市場銷量突破千萬 國內第一
今天上午,小米中國區(qū)銷售運營總經理蔣聰同學發(fā)布微博稱:“本來想年后再宣布,但實在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小米電視已提前完成了2019年中國市場1000萬臺的目標!??!~這是中國電視史上一個新的里程碑。2019小米電視中國第一穩(wěn)了!我們就這么任性,敢公開銷售系統(tǒng)截圖!”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蔣聰微博曬出的小米電視中國區(qū)銷售數據顯示,2019年小米電視凈有效量達到了1019.8萬臺;妥投量也達到了1013.6萬臺,妥投量高達93.0%。很明顯的一個事實,赤裸裸數字的說明下,小米電視把“吹過的牛都變成了現實”。
電視之外,作為物聯(lián)網建設核心智能手機2019年競爭態(tài)勢不可謂不激烈,這不全球第一大廠三星就有了新消息。
三星Galaxy Fold 2售價或1000美元
據韓聯(lián)社消息,三星將在明年2月份發(fā)布可折疊手機“Clamshell”。正如“Clamshell”代號所言,這款手機就像是蚌殼一樣折疊。這款代號為“Clamshell”的新機采用的是與摩托羅拉Razr類似的豎向向內翻折設計,就像是多年前所流行的翻蓋屏手機,機身外部配備一塊用于顯示內容的小尺寸屏幕,可以顯示時間、電量、通知等信息,屏幕上方配有兩顆攝像頭,用于日常拍照。
據韓媒報道,三星折疊屏手機Galaxy Fold 2將于明年2月份與Galaxy S11一同發(fā)布,但三星計劃發(fā)布后立即開售Galaxy Fold 2,也就是說會早于S11上市發(fā)售,或者至少在韓國國內先行開賣。至于折疊屏手機三星Galaxy Fold 2的價格,有消息稱,其售價將保持在1000美元左右。
折疊形態(tài)讓三星手機在全球市場有著相當不錯的實力認證,三星之外獨立于安卓系統(tǒng)之外的蘋果可謂勢頭正猛。
臺積電或獨家代工蘋果A14處理器
據供應鏈業(yè)消息,蘋果將于明年下半年發(fā)布四款5G新機,將全部搭載運算性能更加強大的A14 Bionic處理器,以及高通SnapdragonX55調制解調器,并根據各國5G網絡的不同而僅支持Sub-6GHz、或同步支持Sub-6GHz及mmWave(毫米波)。
而蘋果A14采用5nm工藝制程,高通X55采用7nm工藝制程,晶圓代工訂單由臺積電通吃,其中,蘋果A14將在第二季底開始大范圍量產,并包下臺積電三分之二的5奈米產能。
據臺積電官方數據,相較于7nm(第一代DUV),基于Cortex A72核心的全新5nm芯片能夠提供1.8倍的邏輯密度、速度增快15%,或者功耗降低30%,同樣制程的SRAM也十分優(yōu)異且面積縮減。
作為物聯(lián)網連接入口之一,無線藍牙耳機成為不少用戶的熱門追求,蘋果AirPods之外,華為、小米、OPPO廠商接連向市面推送無線藍牙耳機產品。
HUAWEI NovaBuds商標曝光 nova系列或要出耳機
近日,據外媒消息報道,華為于12月24日向歐盟辦公室提交了“NovaBuds”的商標申請,并將其歸屬于頭戴耳機、耳塞產品類型下。聯(lián)想到,華為此前推出的全球首款半開放式主動降噪耳機FreeBuds3,這也不禁讓人好奇,難道nova品牌也要出耳機了?
縱觀真無線耳機行業(yè)來說,近年來蘋果AirPods的領銜之下,真無線耳機市場殺成了一片紅海,三星GalaxyBuds +真無線耳機、微軟Surface Earbuds無線耳機、realme 真我Buds Air真無線耳機……,一大批企業(yè)都在入局真無線耳機市場的路上,即將到來的HUAWEI NovaBuds會不會激起真無線耳機市場的漣漪?這顯然值得關注。
隨著智能手機越來越普及、應用面擴大,日常個人隱私問題成為用戶必然要面臨的問題,如今關于app違規(guī)手機信息問題,工信部四部門給出了標準。
工信部四部門給出app違規(guī)收集新機標準
根據中國網信網發(fā)布消息顯示,國家互聯(lián)網信息辦公室、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場監(jiān)管總局聯(lián)合制定了《App違法違規(guī)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行為認定方法》(以下簡稱:《方法》)。
《方法》顯示,在App中沒有隱私政策,或者隱私政策中沒有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規(guī)則;在App首次運行時未通過彈窗等明顯方式提示用戶閱讀隱私政策等收集使用規(guī)則的行為可被認定為“未公開收集使用規(guī)則”。
在申請打開可收集個人信息的權限,或申請收集用戶身份證號、銀行賬號、行蹤軌跡等個人敏感信息時,未同步告知用戶其目的,或者目的不明確、難以理解;有關收集使用規(guī)則的內容晦澀難懂、冗長繁瑣,用戶難以理解,如使用大量專業(yè)術語等行為可被認定為“未明示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
用戶明確表示不同意后,仍收集個人信息或打開可收集個人信息的權限,或頻繁征求用戶同意、干擾用戶正常使用;以默認選擇同意隱私政策等非明示方式征求用戶同意的行為可被認定為“未經用戶同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
此次,工信部等四部門聯(lián)合制定了《方法》,能夠進一步幫助用戶有效識別App是否違規(guī)收集個人信息,個人信息保護問題必須得到正視。如果有感興趣的話題,不妨到驅動中國APP上查看更多詳情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