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參加工作,自學考取CCNA,覺得網絡好難,計算個子網都好慢;
2003年到第一次接觸項目,調通個NAT覺得自己很厲害;
2006年以后的幾年被思科全線洗腦,覺得好牛X的公司,就是比華為強。(其實現在還覺得思科產品技術強過華為);
2011年一陣風投之風,做襪子的賣內褲的都像上市,網工跟著飛上天;但云計算還是忽悠客戶的階段
2014年以后很少聽說思科還開大型的實體展會了;
2018年能上云的全上云,網工討論最多的是迷茫;
2019年11月22日,參加了(VMWARE)vForm大會,相當于過去思科年底的用戶技術大會,感覺到了現在虛擬網絡之強大,不是簡單的虛擬交換機了.
學習、考試、實踐的年代 (2001--2010)
說了這么多,折射一些技術上的變遷,作為工程師,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們在選擇堅持什么追隨什么,有的時候也是一種賭,就是好像互聯(lián)網公司的盈利模式---不斷的試錯,不斷的修正,最終找到盈利方向。但工程師還是有所不同,40年的職業(yè)生涯,黃金生涯不允許我們太多時間去試錯,有的時候,一旦做了方向性決定,為了之前的積累,我們只能走下去,真正能成功轉型的工程師其實很少,無論是技術方向的轉型還是職業(yè)上的轉型。所以,也不用后悔,每條路有每條路的打法,每條路有每條路的套路,不用羨慕別人,妄自菲薄 , 就好像:
20年前,我們羨慕網絡工程師;
15年前,我們羨慕外企的原廠工程師
10年前,我們羨慕DBA
5年前,我們羨慕BAT工程師
今天,我們羨慕所有碼農
當然,這些羨慕都有小前提的,就是都是IT技術崗位,人家銀行央企其他行業(yè),從來不羨慕IT人.
20年的技術變遷,從骨干網絡時代被網工把控,到如今的云網時代被碼農主導,再過5年10年,IT是什么時代誰也說不好,但有一點,回顧20年,IT沒有一個職業(yè)是穩(wěn)定的,有起有落。
所以,這里借用個佛學的“無?!钡乃枷耄瑫r代變遷我們阻止不了,但我們能掌控自己的變化。
言歸主題,網絡工程師的高薪之路呢? 這個話題至少我不打算在這里展開,萬字也無法說清,以后視頻分享,今天我只想說一個點,細微的點,也是網工能夠得到的點,vmware商用虛擬網絡。希望大家有精力的話,能夠多多GET這個技能,物理網絡我們是行家,虛擬網絡日后應該越來越多,大方向是沒錯了,幾個細節(jié)可以看到虛擬網絡的未來
1)虛擬網絡就是軟件行業(yè),受載體的影響,利潤率思科華為硬件廠家永遠追不上;
2)VMWARE目前已經深入中國各大機關國企大行業(yè),客戶肥肥的,工程師喝湯問題不大;并無強制國產化,原因就一個,華為有虛擬化,但太弱小,目前和VMWARE比,還是小弟。而硬件廠商,思科在國企國家單位的單子已經很少了,華為具備了競爭力。
3)工程師水平方面,目前虛擬化的工程師還是偏系統(tǒng)工程師轉型而來,基礎網絡知識尚可,但隨著VMWare做更多的層次產品,很多網絡知識虛擬化工程師和網工在網絡上還不錯一個級別。
綜上所述,目前市場上缺乏既懂物理網絡的又精通虛擬網絡的人,這是事實,目前大部分項目,還是兩撥人,人員成本比較大。而網工轉做學習虛擬化,其實更多是熟悉他們的產品邏輯思路和圖形化軟件,門檻并不高,學習曲線也不大,不像去學編程,從思想上還是差異挺大的。
當然,虛擬網絡領域還是很多細分,OPENSTACK/KVM/ZEN... 等等,我們可以先以VMWARE為突破點學習,畢竟這是商業(yè)的東西,資料很門檻比較低,開源的東西坑比較多,需要經驗的積累,可以后面根據興趣和精力跟進。
希望大家多多關注這個方向,低頭敲命令,同時還得抬頭看方向。
有機會去的展會盡量去,不是去學技術,而是看方向。
很多人說網工好,網工不好,只是在他的眼界看,跳出來多看看,不一樣。
好了,今天的這一小點分享完了,希望能給大家一點思考。
最后說一下,還在迷茫的剛入行的小伙網工請關注我目前開的幾個的專欄課,也許對你有用。唯有基礎網絡知識打好了,才可能擴展領域,去往其他技術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