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全黄无码一级在线看_国产剧情久久久性色_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_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新聞 >

騰訊音樂遭反壟斷調查,版權“中間商”還能做

時間:2019-11-13 04:55來源:網絡整理 瀏覽:
文/張遠半個月前,有消息稱騰訊音樂正遭受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大規(guī)模反壟斷調查,
騰訊音樂遭反壟斷調查,版權“中間商”還能做多久? 騰訊音樂遭反壟斷調查,版權“中間商”還能做多久?

文/張遠

半個月前,有消息稱騰訊音樂正遭受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大規(guī)模反壟斷調查,雖然隨后被內部人士辟謠,但外媒不斷拋出新的證據。8月27日,彭博社再次證實了這一傳聞。

騰訊音樂被調查的焦點在于其利用在音樂市場的壟斷地位,與索尼、環(huán)球、華納等全球頭部唱片公司簽署的獨家授權協(xié)議。

騰訊音樂在獲得獨家授權之后,再分銷給競爭對手。競爭對手反映,它們從“中間商”手中獲得的授權價格比全球其他市場高上一倍。

不僅如此,為了保持自身的獨家優(yōu)勢,部分熱門曲庫騰訊音樂并不會與競爭對手分享。而成為事實上的轉授規(guī)則制定者,也讓騰訊音樂可以借版權之便壓制對手發(fā)展。

騰訊音樂占據了國內80%以上的音樂版權,在線音樂市場70%以上的市場份額,這種絕對領先的市場地位是網文、在線視頻領域都未能達到的。曾經,網易云音樂憑借音樂社區(qū)、用戶歌單與設計體驗迅速爆發(fā),2017年時一度有超越騰訊音樂的趨勢,卻因為大批經典歌曲的下架錯失了彎道超車的機會。

雖然在8越15日針對反壟斷調查傳聞的回應中,騰訊音樂表示早在2018年2月,已向網易云音樂開放獨家版權轉授權比例達到99%以上。

然而,騰訊音樂的“殺手锏”就在那未轉授權的1%上面。

因為,音樂內容的消費具有著極強的頭部效應,真正產生作用能夠帶來用戶和活躍用戶的歌曲比例不超過2%、3%。正如《陳情令》成為騰訊視頻狂攬會員的“王牌”一樣,周杰倫的作品也成為騰訊音樂沖高付費用戶數(shù)據的“收割機”,用戶因為獨家版權而被綁定在平臺上面。

騰訊音樂憑借著絕對領先的市場地位,以及在“在線音樂+社交娛樂”、音樂粉絲經濟方面的探索,不斷擴展著音樂的服務場景和增值模式,從而在與唱片公司的談判中掌握著越來越大的話語權。

不僅如此,作為與網易云音樂、阿里音樂爭奪版權時的交易籌碼,環(huán)球、索尼、華納三家唱片公司均持有騰訊音樂的股份。一年之后,又傳出了騰訊音樂洽購環(huán)球音樂10%股份的消息,一旦交易成功,雙方將實現(xiàn)交叉持股。

財大氣粗的騰訊音樂未來不排除會用同樣的方式實現(xiàn)與索尼、華納之間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一直以來,國家版權機構就對音樂版權領域的壟斷保持警惕。2015年,國家版權局發(fā)布《關于責令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的通知》,要求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傳播未經授權的音樂作品,這雖然遏制住了彼時依然猖獗的盜版問題,使用戶被迫養(yǎng)成了付費聽歌的習慣。

然而,網絡音樂市場的版權壟斷卻愈演愈烈,騰訊音樂和網易云音樂因為獨家版權的問題屢上法庭,產品創(chuàng)新、使用體驗的競爭讓位給了版權競賽,用戶手機中不得不同時安裝數(shù)款音樂App,在不同的平臺之間來回切換,統(tǒng)一的聽歌體驗被分割地“四分五裂”。

2017年,國家版權局約談境內外音樂公司及國內幾大網絡音樂服務商,要求對網絡音樂作品全面授權、避免獨家授權”。

在此之后,騰訊音樂進行了更開放的版權轉授權,然而正如前文所述,不僅100%的轉授權并未實現(xiàn),還在試圖與幾大唱片公司通過股權互換實現(xiàn)永久綁定。

騰訊音樂之所以能夠搞定幾大唱片巨頭,從被動轉為主動,而不是像Spotify那樣被高昂的版權成本侵蝕利潤年年虧損,是因為在線KTV和直播已經貢獻了70%的收入,社交娛樂的變現(xiàn)能力遠超過簡單的“音樂付費”。

然而,這樣為音樂產業(yè)未來“探路”的商業(yè)創(chuàng)新,卻一定程度上“綁架”了那些在線音樂聽眾,推高的版權成本也使得那些追求產品創(chuàng)新的音樂平臺難以為繼。而手握分發(fā)大權的騰訊音樂直接決定了小眾音樂平臺的生死。

今年2月,豆瓣FM獲得了騰訊音樂的戰(zhàn)略投資。作為國內最早采用個性化推薦算法的流媒體平臺,卻因為無力購買音樂版權、商業(yè)化嘗試失敗,而幾乎從市場上銷聲匿跡。而此次獲得騰訊音樂的“彈藥補給”之后,豆瓣FM才又重獲新生。

騰訊音樂之所以“重啟”豆瓣FM,也并非是善心大發(fā),而是為了激活豆瓣FM流失的老用戶,利用文藝青年在音樂歌單方面的生產能力,從側翼對網易云音樂形成一定程度的牽制。未來不排除騰訊音樂會“扶持”更多的小眾音樂平臺,進一步分化網易云音樂的用戶。

騰訊音樂的“一家獨大”讓在線音樂市場再沒有懸念,然而網易云音樂仍然憑借著音樂社區(qū)、UGC歌單和古風、民謠、二次元等“長尾音樂”的扶持,獲得了大量追求特立獨行的年輕人的喜愛,用戶并不會因為上面聽不到周杰倫的歌就把它從手機上卸載。兩家之間已經從版權大戰(zhàn),進入了“和平共存”的穩(wěn)定格局。

騰訊音樂通過在線KTV和直播提高熱門曲庫的“滲透率”和“參與度”,從而抵御了短視頻、長視頻和游戲對于用戶時長的不斷侵蝕。

而不久前剛推出硬地原創(chuàng)音樂榜的網易云,則試圖不斷為華語音樂引入新鮮的血液,用能夠傳達年輕一代生活態(tài)度的音樂,實現(xiàn)對于經典音樂的更新?lián)Q代,不再在熱門曲庫方面與騰訊音樂“死磕”到底。

雖然因為遭反壟斷調查的傳聞,騰訊音樂股價一度大跌7%,然而在已經分享了99%音樂版權的情況下,騰訊音樂的“壟斷霸權”很難被真的認定成立,版權“中間商”的角色也很難被動搖。

只不過,監(jiān)管機構的本次調查,可能會對騰訊音樂后續(xù)對幾大唱片公司的“滲透”制制造障礙。

而無數(shù)用戶“只裝一個App”的愿望,短期內依然無法實現(xiàn),因為用戶的音樂需求在不斷分化,唱片公司掌控的經典音樂和“自出版”的原創(chuàng)音樂在不斷分化,音樂社交的方式(在線KTV與音樂社區(qū))也在不斷分化。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