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 李楠
“學好數(shù)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句口號曾在中國大地上流行,深刻影響了幾代人。張曦軻正是其中一員。
在不久前結(jié)束的2019未來科學大獎周期間,身為安佰深私募股權投資集團全球高級合伙人兼大中華地區(qū)總裁,同時也是未來論壇創(chuàng)始理事之一的張曦軻接受科技專訪,談論了他與這份公益事業(yè)間的故事,以及有關科學和科學家的思考。
相對于日常追求盈利的投資工作,未來論壇是純公益性質(zhì),主要關注的是原創(chuàng)性的基礎科學研究。在張曦軻看來,自己這一代人有著強烈的科學情結(jié)。人到中年,把有限的閑余時間投入到科學公益上,他們希望在今日社會營造一種科學氛圍,讓公眾了解到科學的前沿知識,感受到科學的美好。“感受到科學是令人興奮的,同時也感受到一些杰出的科學家就是時代的偶像、青少年的榜樣”。
參與未來論壇的建設,改變了張曦軻對科學家的認識,他感受到這一群體的魅力,也希望讓科學家們受到更廣泛的關注。
談緣起:有強烈科學情結(jié)
張曦軻現(xiàn)任安佰深私募股權投資集團的全球高級合伙人兼大中華地區(qū)總裁,負責安佰深在中國大陸、香港、臺灣及東南亞地區(qū)的投資業(yè)務,投資項目包括新氧、搜房,智聯(lián)招聘等。在加入安佰深之前,他曾任麥肯錫公司的全球資深董事、上海分公司董事長。
談及為何參與到未來論壇這份跨界的公益事業(yè),張曦軻表示,自己這一代人當中,絕大多數(shù)在高中或大學時都是學理工科,雖然由于種種原因最后沒有從事科學工作,但也深刻體會到,在今天的社會去營造科學氛圍、推崇科學精神,非常重要。尤其,需要讓青少年一代有追求科學的熱情。
雖然本身從事金融與投資方面的工作,在他看來,真正提高生產(chǎn)力還要依靠科學進步?!敖鹑谶\作本身不會提高生產(chǎn)力,它只是在提高社會生產(chǎn)力的過程當中充當一個催化劑,提供一個激勵機制”,“只有科學技術蓬勃發(fā)展的未來,才可能有大家生活水平的真正改善,有民族的復興和人類的進步?!?/p>
張曦軻認為,社會上的氛圍有時比較浮躁,缺乏對科學的推崇。而參與未來論壇的這五年,讓他印象深刻的事情之一,就是感受到外界對科學以及科學精神的追求在增加。青少年對科學愈加向往,愿意從事科學事業(yè)的優(yōu)秀青少年越來越多。
張曦軻認為,促成這種現(xiàn)象可能有三方面原因。概括起來,第一,公眾對科學作用的認識在提升,更加意識到原始科學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第二,更多“偶像級”科學家為人所知。八十年代,沒人不知道陳景潤,現(xiàn)在也有一些科學家成為人們新的偶像;第三,從非?,F(xiàn)實的角度看,青少年開始看到,從事科學可以給職業(yè)生涯帶來很正面的作用。不僅有巨大的社會尊重,也可以在現(xiàn)實層面獲得非常好的人生。
談收獲:科學家成為我的偶像
在時間不長的采訪中,“偶像”一詞被頻頻提起。張曦軻希望,通過未來論壇能夠塑造科學家明星,吸引到更多的注意力。
時至今日,幾乎不會有人否定科學的重要性,不過外界對科學家的印象,很多時候仍停留于以前的刻板印象。在不少人的意識里,科學家嚴肅、木訥而無趣。早先,張曦軻對科學家的認識也曾有偏差,而從事未來論壇建設多年,讓他印象最為深刻的另外一點就是,自己接觸到的科學家“真的和大家傳統(tǒng)印象中的科學家挺不一樣”。
“事實上完全相反”。張曦軻表示,通過與獲獎的科學家們接觸交流,會發(fā)現(xiàn)他們多才多藝,“很多人不僅有科學的素養(yǎng),還有很多藝術的追求”,比如交響樂、繪畫。同時,他們也會有非常強的語言能力,言語幽默,富感染力。
張曦軻談到獲得首屆未來科學大獎-物質(zhì)科學獎的薛其坤教授:他從農(nóng)村走出來,現(xiàn)在不僅是一個在科學上非常了不起的人,演講能力很強,英語也講得很好,說話還很幽默。作為清華大學的副校長,還具備很大的領導才華與能力。
在張曦軻的感受中,這也是參與未來論壇工作中的主要收獲之一:結(jié)識了一批杰出的科學家,感受到了他們巨大的貢獻和巨大魅力?!八麄儽旧沓蔀槲业呐枷瘢彩呛荛_心的一件事情”。張曦軻表示,希望接觸對自己有影響的人,而“這些人對我產(chǎn)生影響”。
大概也是因為有著這些切身感受,張曦軻反復提到,為青少年樹立榜樣,讓科學家成為他們的偶像。
此外,關于在未來論壇的收獲,張曦軻還談到兩點。一個,是學到了很多前沿的科學基礎知識。再者,從投資者的身份來看,對未來長遠大勢的判斷能力得到提高:投資某個具體項目,更關注的可能是今后兩三年的事情,但如果對未來十年的大趨勢沒有理解,可能兩三年之內(nèi)的中短期判斷也會產(chǎn)生差錯。
對張曦軻來說,未來論壇讓自己更好地理解了未來。
談期望:可以真正比肩諾獎
就國內(nèi)基礎科學研究的狀況而言,張曦軻有著非常樂觀的態(tài)度。
日本最近幾年出現(xiàn)很多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常有輿論將中日情況做對比。在張曦軻看來,這主要是時間問題。他留意到,世界范圍日內(nèi)的華裔科學家正在快速成長,而這是厚積薄發(fā)的過程。在改革開放后,國內(nèi)物質(zhì)積累,人才集聚。張曦軻認為,今后三十年,在諾獎的每一個獎項,尤其是自然科學獎方面,中國可能都會有獲獎者。
很多國人有諾獎情結(jié),就未來論壇的發(fā)展而言,張曦軻認為未來科學大獎有朝一日可以比肩諾獎。
從2015年創(chuàng)立至今,未來論壇吸引到越來越多的科學家、企業(yè)家、投資人參與,公眾的關注度也持續(xù)提升。在張曦軻看來,它的發(fā)展已經(jīng)遠遠超過當初的預期?!盎蛟S是天時地利人和”,張曦軻想,“可能我們正好在一個合適的時間做了一件合適的事情?!?/p>
談及未來論壇的未來,張曦軻提到兩點新的期望。
其中之一,就是希望未來科學大獎可以真正比肩諾貝爾獎?!斑@個獎是長期永續(xù)的??赡芏曛螅澜鐚ξ磥砜茖W大獎的認知和對諾貝爾獎的認知可以不相上下”。這也是未來論壇建設者們的一個重大愿景。
第二,張曦軻希望未來論壇能夠影響未來,特別是影響青少年?!跋M軌蚩吹浇裉靺⒓游覀冋搲顒拥倪@些青少年,在二十年或者三十年后,其中也會誕生未來科學大獎的獲獎者?!?/p>
1901年,具備國際性的諾貝爾獎創(chuàng)立,此后成為世界范圍內(nèi)關注度最高的科學大獎。對創(chuàng)立僅四年的未來科學大獎來說,想與之比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同時,對參加未來論壇向科學家提問的青少年而言,他們與科學的緣分能有怎樣的結(jié)果,也需要時間給出答案。
不過,大的趨勢可以預測,當越來越多的注意力投向科學與科學家時,科學事業(yè)的發(fā)展之路必定更加穩(wěn)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