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凌晨,英特爾在美股收盤后公布了二季度財報。
財報顯示,英特爾二季度營收197億美元,同比增長20%,市場預期185.54億美元,二季度凈利潤51億美元,市場預期45.72億美元,去年同期41.79億美元。
但二季度財報公布后,受7納米生產時間較原計劃推后的消息影響,英特爾股價盤后交易跌10%,而競爭對手AMD股價漲7%。
英特爾首席執(zhí)行官鮑勃·斯旺(Bob Swan)在電話會議中稱7納米制程工藝中仍存在“缺陷”,延遲6個月意味著相關芯片的上市至少會推遲到2022年,這比之前預期延遲了大約6個月的時間。在2021年下半年,英特爾預計將發(fā)布新的CPU,其中包括其首個10納米桌面CPU和新的10納米服務器CPU。
但競爭對手已經在先進制程上獲得領先,基于臺積電的技術,AMD目前已在生產基于7納米架構的Ryzen 4000芯片。
過去幾年,隨著AI、大數據、IOT等應用的層面的全面爆發(fā),先進工藝芯片的需求量也在增加,而目前能夠提供先進制程的晶園廠,全球市場上廠商只剩下了臺積電、三星以及英特爾少數幾家。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以主流先進制程競爭來說,2017年上半年臺積電10納米就已經開始放量增長,而三星也在2017年進行了8納米LPP制程風險試產。而在今年,臺積電更是沖刺5納米制程,預計5納米將在下半年有強勁增長,全年將貢獻營收約8%。
作為英特爾在CPU上的老對手,AMD也憑借著臺積電的“助力”而趕超英特爾進入7納米時代。不久前有消息稱,AMD已與臺積電簽訂了每月供貨20000片5納米晶圓的訂單。
這讓AMD無論是在市場上還是在資本上都獲得了認可,7月24日,AMD 的股價超越英特爾,上一次出現這樣的情況還是在 15 年前。雖然市值雙方仍有差距,但差距在不斷縮小。
面對對手激進的“數字追趕”,英特爾業(yè)務部門負責人也予以回擊,認為英特爾在包括10納米在內各個節(jié)點上邏輯晶體管密度的數量與對手相比具有明顯領先優(yōu)勢。
英特爾執(zhí)行副總裁,制造、運營與銷售集團總裁Stacy Smith此前曾對記者表示,英特爾的超微縮技術讓英特爾能夠加速推進晶體密度的提升。以10納米制程為例,英特爾產品的最小柵極間距從70納米縮小至54納米,且最小金屬間距從52納米縮小至36納米。尺寸的縮小使得邏輯晶體管密度可達到每平方毫米1.008億個晶體管,是之前英特爾14納米制程的2.7倍,大約是業(yè)界其他“10納米”制程的2倍。
“從業(yè)務上看,三星和臺積電的代工屬性會推動其更快的使用換代產品,哪怕只是一部分的創(chuàng)新,也可以叫做下一代。英特爾則不一樣,作為摩爾定律的堅定擁護者,在芯片數量和成本上,英特爾更加嚴謹?!盙artner研究副總裁盛陵海認為,節(jié)點的命名更多的是從自身利益出發(fā)。
但7納米路線圖制程的延后確實給英特爾帶來了更大的壓力。據記者了解,目前華為旗下系列筆記本電腦已經開始上市搭載AMD7納米芯片的電腦,在客戶端和數據中心的市場上,英特爾的份額也面臨著進一步被AMD和Arm等其他架構公司侵占的風險。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chuàng),著作權歸第一財經所有。未經第一財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保留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lián)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李娜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