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蘋果新品發(fā)布會終于塵埃落定,作為科技圈的大事,蘋果新品的出現無疑是行業(yè)內頗為關注的大新聞,這與蘋果一年一度一個產品以及蘋果自身的江湖地位有很大的關系。但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iPhone11系列在很多人看來似乎并沒有彰顯出蘋果的魅力,反倒是有股足足的國產風,這令很多國人不得不對蘋果“刮目相看”!
由內而生,由外生變,智能手機兩極分化
作為承接移動互聯網場景的智能硬件,其用戶體驗必然當先,從3G移動互聯網的萌芽狀態(tài)來看,由于智能手機的升級換代剛剛興起,其重點更多的是集聚于智能手機的內部體驗上,對于智能手機的外觀變化必弱于其內部優(yōu)化上,而蘋果與安卓陣營的不同,由于蘋果其IOS的優(yōu)越性其在一開始就為蘋果在體驗上占據了有利地位,盡管安卓系在一開始以價格戰(zhàn)與蘋果相抗衡,但終究還是不敵蘋果之攻勢,在4G時代的開始局面,整個智能手機形態(tài)呈現一片蘋果之風。
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 Gartner 之前公布的統計數據,全球智能手機終端銷售量在 2014年第四季創(chuàng)下新紀錄,較2013年第四季成長29.9%,達到3億6,750萬支。三星(Samsung)在 2014年第四季喪失全球智能手機市場龍頭寶座,由蘋果(Apple)取而代之;三星自2011年以來一直為市場霸主。總計2014年智能手機終端銷售量為12億支,較2013年成長28.4%,占全球手機銷售量的三分之二。
以各家智能手機廠商表現來看,2014年第四季為蘋果業(yè)績最好的一季,銷售量達7,480萬支,并晉升為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冠軍。蘋果有史以來第一款大螢幕手機在美國和中國仍不斷供不應求,銷售量分別成長56%及88%。蘋果強大的生態(tài)體系加上新推出的iPhone 6和iPhone 6 Plus,在 iOS 用戶之間造成了一波強勁的換機潮。新款智能手機亦吸引了想換更大螢幕的新用戶,成為 Android 之外的有力選擇,自此,無論是安卓還是蘋果都開始了內外兼修的時代。
剛性需求使然,內外兼修之下智能手機創(chuàng)新瓶頸顯現
不過,對于智能手機的由內而外蛻變時代,其始終都是圍繞用戶對于智能手機的剛性需求來展開的,對內,用戶需要靠安卓和蘋果對于系統的優(yōu)化來提升對于智能手機的優(yōu)質體驗,對外,用戶需要靠智能手機對于產品的外觀和功能的延展來契合用戶需求。
而從移動互聯網場景的需求使然,4G和WiFi加速下沉,讓智能手機開始了大屏體驗時代以致于后來的全面屏時代的來臨,這一切與內容產業(yè)的推動是分不開的,由于大屏時代的全面開啟,用戶可以通過大屏手機帶來更好的內容體驗,而內容產業(yè)的不斷繁榮,也讓大屏手機有了更好的用武之地,此相輔相成之勢讓智能手機對于外觀的變化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
提到大屏時代,自然離不開智能手機的屏占比,盡管在各大智能手機企業(yè)的探索下,智能手機的屏占比相比之前的智能手機屏幕已經有了大大改善,然而還是有廠商覺得前置攝像頭對于屏占比有所影響,于是做出了隱藏前置攝像頭的手機,首當其沖的就是vivo NEX的升降前置攝像頭,以及OPPO Find X的雙軌潛望結構,前者屏占比達到了91.24%,后者屏占比達到了93.8%,兩款產品一時間吸引了不少目光,對于這樣的創(chuàng)新網友們還是很肯定的。隨后采用滑蓋屏幕的手機也出現了,也正因此,智能手機也迎來了真正的全面屏時代。
不過,對于屏幕的探索只是智能手機升級換代中滿足用戶需求的一個方面,另一個層面則是對于攝像頭的探索,因社交需求和產業(yè)形態(tài)的變革,用戶對于攝像頭的需求呈現出個人需求和商用價值多維裂變之勢,不管是蘋果家族還是安卓系列都在攝像頭上下足了功夫,同時,智能手機對于內在配置上也有了長足的發(fā)展,尤其是國產手機,從當初的1G運行內容拓展到如今的12G運行內容,除此之外,為了彌補安卓卡頓的問題,安卓系列手機紛紛借用新技術對于卡頓問題進行差異化優(yōu)化,也正因此,安卓系列與蘋果手機的差異也從開始的不可同日而語到如今的旗鼓相當,而此時,不管是安卓系企業(yè)還是蘋果家族對于智能手機的探索已然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之后的蛻變似乎也更多的聚焦在了一些數據的攀升,這種機械式的增長也預示著這場智能手機變革之戰(zhàn)迎來了瓶頸時刻。
蘋果單調,國產手機多維試錯引領消費浪潮
盡管現階段的智能手機已然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但相比于蘋果而言,國產手機一年發(fā)布幾款手機的陣勢,蘋果一年一款的新品明顯單調了很多,而由于產業(yè)形態(tài)的變化莫測,國產手機多款手機的布局明星更能迎合消費需求,也同樣的有更多的試錯機會,相比于蘋果而言,卻是在一年一度的變化中稍顯慎重了很多。
從最近新發(fā)布的新款蘋果手機來看,就更加驗證了蘋果對于產品變革的無奈,在沒有發(fā)布新品之前,業(yè)界其實就對于蘋果的新品爆料出了很多小道消息,而這些小道消息聚集的熱點毋庸置疑是跑到了蘋果手機外觀的身上,而之前業(yè)界對于蘋果手機后置攝像頭采用華為在MATE20系列身上的“浴霸式”方式就做出了爆料,沒成想,蘋果這次的新品就真的應驗了外界的猜測,這無疑為很多果粉帶去了些許的失望。
不過,對于業(yè)界聲稱的蘋果創(chuàng)新失望,庫克卻不以為然,在iPhone 11系列發(fā)布會結束之后,蘋果CEO庫克就表示,蘋果最大的優(yōu)勢其實是整合。有些廠商可以打造操作系統,有些廠商負責制作手機芯片,有些其他的廠商則是制作手機。但他們都沒有辦法將這三個方向真正的整合在一起,從而給用戶提供更好的使用體驗。
對于iPhone 11外觀被指缺乏創(chuàng)新,庫克表示,創(chuàng)新并不一定是改變,而是做的更好。如果外觀的改變能帶來更好的功能、更好的手感或者更好的尺寸,那么蘋果愿意改變外觀。但如果為了改變而改變,那就會失去對于真正創(chuàng)新的專注。
庫克對于自家創(chuàng)新的說辭雖然可以勉強的過關,但也透視出蘋果自身在創(chuàng)新上的保守,例如之前在手機外形上的變化,當年小米手機全面屏一炮而紅,也正式打響了國產廠商對屏幕的設計。曲面,雙曲面,四曲面,八曲面,可折疊等紛紛亮相,如果再有突破,以后就是柔性屏,,甚至可穿戴;再如在手機攝像頭的變化,除了攝像頭數據的攀升以外,其對于“隱藏式”的升降式攝像頭的創(chuàng)新,可以說讓紅外距離感應器件、光線感應器件巧妙地隱藏在屏幕頂端和下方,更大程度釋放機身正面空間,這種打破常態(tài)的創(chuàng)新,可以說讓國產手機其IP久久活躍在用戶心中。
而相比于國產手機來說,蘋果則略顯單薄了很多,在國產手機經過一輪又一輪的創(chuàng)新變化后,蘋果卻單單將外觀的變化聚焦到“浴霸式”的變化上,這無疑彰顯了蘋果的慎重,但對于用戶來說,不管是此時的蘋果還是安卓家族,其應有的產品體驗已經足夠滿足現有的移動互聯網場景,未來在好與更好、優(yōu)與更優(yōu)之間的提升是否可以對用戶有更大的誘惑,這與產品的價格和形態(tài)有著很大的關系,而國產手機頻頻用產品也凸顯自身IP的做法,在活躍了行業(yè)的同時,也在通過用戶數據進行著剛需性的儲備升級迭代,而蘋果由于新品發(fā)布的單一,雖然可以極大限度的對市面上存在的產品形態(tài)進行總結,但能否把控消費需求已然未知,這種猜測性的保守整合創(chuàng)新其實更多程度上是在透支蘋果的IOS生態(tài)體驗。
據國內幾個主要電商平臺的數據顯示,新iPhone11系列的預定量與去年相比提升不少,主要原因還是入門款的iPhone11起步價為5499元,比去年的入門款iPhone XR降低了1000元。不過根據外媒的介紹,今年新iPhone11系列全球的首批訂單量預計在 800 萬臺左右,相比去年 2018 款iPhone至少減少了10%。其中,iPhone11 占訂單總數的60%,iPhone 11 Pro占10%,iPhone 11 Pro Max占30%。
初期的訂單量比去年少,可能是蘋果公司對銷量的保守計劃,而市場機構給出的iPhone11系列2019年出貨量大約是7000萬部。
今年最受歡迎的iPhone顏色為新推出的午夜綠配色,以及入門款iPhone11的紫色,新配色人引入也是不少人選擇換機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
不得不說,蘋果基于IOS的體驗已經收割了很多果粉,而每次的微創(chuàng)新也總能意想不到的給市場帶來些許反響,這說明蘋果其自身的軟硬件優(yōu)勢依然是凌駕于安卓至上,但也正是這種不可預估的消費需求,才能更好的激勵安卓奮發(fā)向上,坦白的說,安卓系列尤其是國產手機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一旦有一天國產手機完全趕超蘋果,那么這種慣用的偷懶式回避也將原形畢露,到時候國產手機和蘋果的格局重新分割,那蘋果也將迎來真正的“渡劫”時刻!
(微信公眾號:longg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