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攤經濟,為躊躇滿志的青年多了一個起航的支點,也讓在逆境之中創(chuàng)業(yè)的人們多了一分留下來的希望。
文 | 華商韜略 宇剛
幾乎每一個創(chuàng)業(yè)的企業(yè)家,都經歷過“我太難了”的階段!
幾乎每一個剛畢業(yè)的學子,都有一顆創(chuàng)業(yè)的雄心。
曾幾何時,地攤一直圍繞在我們周邊。傍晚時分,絡繹不絕的叫賣聲和孩子的嬉笑聲纏繞在一起。
八九十年代,老百姓手里并沒有第一桶金,很多人拉著一輛三輪車、支起一個地攤,憑借著一膀子力氣就能養(yǎng)家糊口。慢慢的,有的人開了店,有的人做起了公司。有的人結婚生子過上平凡幸福的生活,有的人則成就了億萬的商業(yè)帝國。
“地攤”不是一種形式,而是一種“經濟體現”。其背后意味著商業(yè)經營權限門檻的降低。對于富人來講,“地攤經濟”也許只是茶余飯后的一個閑聊的話題;但對于窮人來講, 則多了一個 “挖第一桶金”的機會。
地攤經濟,為躊躇滿志的青年多了一個起航的支點,也讓在逆境之中創(chuàng)業(yè)的人們多了一分留下來的希望。
柳傳志,劉強東,馬云……其實互聯網的大佬們,當初很多都擺過地攤。
【40歲擺地攤的柳傳志】
大器不怕晚成,40歲的柳傳志,還在街邊賣著旱冰鞋和運動衫。

1984年,“聯想”在中科院計算所的傳達室中成立。幾個長條凳、辦公桌和20萬開辦費,便是公司的全部家當?!氨锏锰?,機會來了,特別想干事!” 柳傳志開啟的創(chuàng)業(yè)之路。
很快“機會”就來了。據“可靠”消息,在“江西婦聯”一位婦女手里,有一批彩電要出手。80年代,彩電這種緊俏貨,弄到一臺就能凈賺千元。這群沒接觸過生意的知識分子馬上沖了過去。柳傳志千叮嚀、萬囑咐要先驗貨、后給錢,結果出差的人還是被騙走了14萬。
1984年,全國的平均工資收入是每月81元。騙子騙走的,是15個人10年的工資總和。
被騙的柳傳志,幾乎賠盡了公司的全部家當。他沒有任何辦法,只好帶著人在路邊擺攤賣電子表、旱冰鞋、運動衫,好把窟窿堵上。
柳傳志后來回憶,“當時實在是不知道要干什么好了,所以能干什么就先干著,哪怕掙點兒錢發(fā)工資也好。”
他的堅持并沒有白費。中科院進口了500臺IBM電腦,準備配給各科研院所。柳傳志得到消息、撂下攤子,直奔中科院設備司,把電腦的驗收、培訓、維護業(yè)務搶到了手。一伙人肩挑手扛,靠這筆業(yè)務掙到了70萬。
IBM成就了“聯想”的第一桶金。那時的柳傳志,如何也想不到自己會在20年后收購IBM的全球PC業(yè)務。
到了九十年代,馬云發(fā)現有大批外商來華投資,翻譯需求逐漸顯露。
1992年馬云拉上四名退休的英語教師,成立海博翻譯社。
只是萬事開頭難,創(chuàng)業(yè)的第一個月,翻譯社的收入只有700元,而當時光是辦公場所的房租就要2400元。
為了讓翻譯社運營下去,馬云首先減半了辦公面積,然后又為自己增添了翻譯、教師以外的第三份工作:擺地攤。
馬云背著個大麻袋從義烏、廣州進貨,然后帶回到杭州的鬧市區(qū)擺地攤賣出,小禮品、鮮花、書、服裝、手電筒等各種物品花樣繁多。
經過三年的風雨洗禮,翻譯社的業(yè)務終于略見起色。1994年,馬云為了向客戶要回翻譯欠款,遠赴美國。正是這次機會,讓他感受到了互聯網的力量。
回國后,馬云毅然辭去了從杭州電子工業(yè)學院的教師工作,創(chuàng)辦中國黃頁以及阿里巴巴。
“地攤”+“互聯網”,看起來非常像是淘寶的雛形。
一個人的經歷總是在左右著其所做的決策。如果沒有當年擺地攤的經歷,馬云是否會沿著翻譯的道路繼續(xù)發(fā)展?是否還會有今天的阿里巴巴?我們不得而知。
【正經練攤的京東】
京東商城的前身,叫“京東多媒體”。
“京東多媒體”并不是一個網絡平臺,而是中關村的一個小小柜臺。1998年,劉強東帶著12000元積蓄來到了中關村。
一個不到四平方米的柜臺,劉強東正式開啟了VCD光盤刻錄機業(yè)務。
90年代,盜版盤橫行,刻錄VCD影碟的平均利潤可達300%以上,人們不顧法律風險一擁而上。劉強東看到了其中的商機,直接進到上游,做起了VCD光盤刻錄機業(yè)務。
第二年,京東多媒體的年銷售額就已經突破千萬。2002年,京東多媒體已然成為中國最大的光磁產品分銷商。
不過2003年的非典疫情讓人猝不及防。“因為被迫關閉線下門店,收入斷崖式下跌”。劉強東不僅沒有因此一蹶不振,反而發(fā)現了互聯網的新商機。
2004年,京東網上平臺正式上線,之后的故事我們大多耳熟能詳了。

縱觀這些擺過地攤的大佬,也許正是這些經歷,讓他們懂得做生意的難處,也為日后的創(chuàng)業(yè)積累了經驗。
如果說高考制度是打破階級固化的最后一根稻草,那么地攤經濟,則是打破商業(yè)壁壘、降低商業(yè)門檻的敲門磚。
“地攤經濟”不僅給創(chuàng)業(yè)者帶來了更多的選擇,更是一條“通路”,一條讓這些近乎沒有背景、沒有資源、沒有資金或者暫時遇到困難卻又懷揣夢想的人們,可以走向成功的康莊大道。
一一END一一
圖片均來自網絡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云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