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20多年的古詩詞,請容筆者吹一次牛:什么樣的趣詩咱沒見過!咱們見識過老實人杜甫吹牛: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見識過白居易以大白鵝自比,表達(dá)羨慕嫉妒恨:君因風(fēng)送入青云,我被人驅(qū)向鴨群;見識過蘇軾專門為豬肉寫的賦: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可是當(dāng)自認(rèn)頗“有見識”的我,讀到下面這幾首詩時,還是不得不給這三位送上大寫的服。這三首詩一首來自聽力下降的杜甫,一首來自快禿了的白居易,一首來被痔瘡折磨的蘇軾,讓我們來品一品:
1、杜甫《耳聾》
生年鹖冠子,嘆世鹿皮翁。
眼復(fù)幾時暗,耳從前月聾。猿鳴秋淚缺,雀噪晚愁空。
黃落驚山樹,呼兒問朔風(fēng)。
公元767左右,杜甫的視力和聽力不斷下降,到此時已接近耳聾。一向沉郁的杜甫在這首詩里,倒并沒因此而過多傷感,反而自嘲起自己來。他稱這樣山猿哀叫的時候自己也就聽不見了,也就不會傷感落淚了;到了雀鳥呱噪地叫時,自己也不會獨自發(fā)愁了。從詩意來看,看似調(diào)侃,其實也是萬般無奈。
2、白居易《嗟發(fā)落》
與杜甫的無奈相比,白居易顯然要歡快多了。這段詩翻譯成大白話就是:早上也脫發(fā),晚上也脫發(fā), 想一想就算頭發(fā)掉光了也沒什么大不了的!這樣既不用洗,也不用梳了。夏天正好不用帶發(fā)髻了,就一點兒也不熱了。當(dāng)時朝頭上澆一瓶清泉,從頭涼到腳,由里涼到外,難怪那些自在僧者要剃發(fā)。
不得不說,詩魔是頗有見地的,一連數(shù)出了不少禿了后的好處。而從詩的語言來看,也是十分值得玩味的。這是一首五言排律,和白居易很多詩作一樣,明白如話,通俗易懂。最后一句提到僧者,白居易一向與詩僧們走得很近,看似是調(diào)侃,其實是詮釋一種隨性自在的人生觀,這正是他寫此詩的目的。
3、蘇軾《行香子》
大家看完這首詞,是不是覺得與蘇軾以往的作品都不太一樣。蘇軾之所以成為人見人愛的男神,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的豁達(dá)和樂觀,但這首《行香子》顯然不是這樣。詞中這萬般愁苦,雖也有因被貶而傷感之意,但最重要的是因為是他此時得了痔瘡。
詞的上片從帶著霜冷之氣的秋風(fēng)下筆,秋風(fēng)吹入屋中,看著一臉憔悴的詞人,好心詢問他緣由。但東坡卻有苦難言,只稱自己是病一回,醉一回。不少人猜測,東坡之所以會有這痔瘡的毛病,或許就是和他長期飲酒過量、愛吃黃州豬肉,還曾“日啖荔枝三百顆”,老年又愛上了海南的牡蠣有關(guān)。事已至此,年紀(jì)不小的蘇軾便在下片中分外消極起來,要來個借酒消愁。
原來杜甫也會有調(diào)侃自己的時候,原來白居易連脫個發(fā)都能寫成一首這么有趣的五言排律,原來東坡也會被痔瘡折磨至此,這就是古典詩詞的另一面。如果把古典詩詞比作一書精裝書,它的封面色調(diào)或許是風(fēng)花雪月,或許是豪邁悲壯,但它內(nèi)容卻一定是百花齊放的。打開這本書時,那些閃耀于歷史長河里的大文人們,不會是搖頭晃腦的書呆子,而會是一群有血有肉、有悲有喜、時而調(diào)皮、時而不正經(jīng)的文人。正因如此,古典詩詞才如此有魅力,不是嗎?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