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楊征 環(huán)球時報記者 邢曉婧]黎巴嫩司法官員9日表示,黎巴嫩檢方已經對日產前董事長卡洛斯·戈恩發(fā)布離境禁令。逃回老家的戈恩8日在黎巴嫩貝魯特的記者會上將矛頭直指日本司法體系,稱“日本法律體系違反基本人權”,還稱“日產汽車和檢察官之間的勾結無處不在”。此舉激怒了日本官員和企業(yè)高管。9日,日本法務大臣森雅子連開兩場記者會對此進行駁斥。東京地方檢察院、日產汽車等各方也紛紛發(fā)聲反擊,向戈恩“開炮”。
破例召開兩場記者會回應
日本《朝日新聞》9日報道稱,戈恩記者會后,日本法務大臣森雅子凌晨緊急召開記者會,稱戈恩的發(fā)言“傳播了錯誤的事實”,他跑到國外“屬于犯罪行為”。森雅子表示,“逃避刑事審判,在哪個國家的制度當中都是不被允許的”,強調“不能饒恕戈恩為了將自己的逃跑正當化,大肆抨擊關于我國法律制度的錯誤事實。”
日本媒體稱,凌晨召開記者會的情況已屬罕見,更令人沒想到的是,時隔僅數小時,森雅子再次于9日上午召開第二場記者會,并邀請多家海外媒體參加。她表示,戈恩向國內外傳達了錯誤信息,必須立刻發(fā)聲,讓世界民眾正確理解日本的司法制度。日方隨后還用英語和法語發(fā)布了森雅子的發(fā)言內容,這一系列應對措施被日媒稱為“史無前例”。
東京地方檢察院副檢察官齋藤隆博9日凌晨用日英雙語在官網上反駁戈恩的指控,稱其“無視我國法律,因為不想接受懲罰而逃亡海外”,繼5日之后第二次就此事發(fā)表評論。有檢察院干部稱,“即便可能招致海外的誤解,但是反駁很重要”。
另有日本檢察院干部表示,“戈恩自始至終都是在表演,真讓人生氣!既然說不出針對任何一項具體起訴罪名的反駁,就等于他知道自己有罪”,并稱“逃避法律制裁的人沒資格談正義”。日本《朝日新聞》評論稱,為應對持續(xù)發(fā)酵的“戈恩事件”,日方采取的破例舉措仍在繼續(xù)。
日產上下一片譴責之聲
除了日本的司法制度外,戈恩在記者會上還將矛頭對準日產汽車高層,指責日產汽車前社長兼CEO西川廣人、前副社長川口均、社外董事豐田正和、前秘書室長大沼敏明等6人“發(fā)動政變”,虛構罪名將其逮捕。據《日本經濟新聞》9日報道,西川廣人當日表示,“所謂權力斗爭的言論到底有什么根據呢?是有不同意見,可這些和戈恩犯罪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他(指戈恩)不還是因為怕在日本被判有罪才逃跑的嗎?”他還稱,“當我發(fā)現信任的上司(指戈恩)有違法行為時感覺遭到巨大的背叛,這次(指戈恩記者會)使我感覺遭到了更大背叛”。豐田正和9日表示,“這些都是一個違反法律逃到國外的人在自編自演,我沒有陪他玩下去的打算”。一名日產公司的領導則稱,“因為違法跑到國外的人,說什么都不能相信”。
報道稱,針對戈恩在記者會上的發(fā)言,日產汽車公司里彌漫著一股失望的情緒,認為他一邊批判日本司法制度,一邊強調自己無罪,讓日產員工認為戈恩此番言論“毫無誠意”,“要是真的無罪,就應該堂堂正正地在日本接受審判”。有員工擔心,戈恩引發(fā)的騷動會給公司形象和銷售業(yè)績帶來不良影響,恐怕導致公司內部降薪或裁員。
黎巴嫩接到國際逮捕通緝令
“要么死在日本,要么離開”。面對12個國家、超過100名記者,發(fā)表長達2小時20分鐘的“演講”,戈恩試圖力證清白。然而,此舉無疑給日本的形象帶來巨大影響,引發(fā)西方媒體的批評狂潮,認為戈恩不能隨便和家人聯(lián)系,簡直是“日本的人質”。美國《華盛頓郵報》直接把日本的司法制度形容為“腐敗”“非人道”;美國彭博社則對日本的被起訴被告定罪率超過99%表示懷疑。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稱,“深色西裝搭配紅色領帶,不時帶有動作的闡述,可以看出戈恩在日產、雷諾等公司長期擔任領導所鍛煉出來的‘表演才能’”。
針對外界普遍關心的逃跑方式,戈恩并未在記者會上透露。但他在接受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yè)頻道(CNBC)采訪時表示,“外界夸大了對逃亡費用的報道,實際根本沒用那么多錢”。更有意思的是,戈恩在記者會上還把鍋甩給了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他表示,正是馬克龍試圖讓雷諾和日產聯(lián)盟的決定,激怒了日本的官員和企業(yè)高管。
《日本經濟新聞》9日援引黎巴嫩媒體的報道稱,黎巴嫩已接到國際刑警組織(ICPO)要求拘留戈恩的“國際逮捕通緝令”,當局將于9日對戈恩進行問詢。但黎巴嫩政府一直采取維護戈恩的姿態(tài),因此戈恩遭到拘留的可能性很低。日本外務省表示,黎巴嫩總統(tǒng)奧恩已表態(tài)要全力協(xié)助日本調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