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在寅這回的壓力,真不是一般的大啊。
今年7月開始,隨著日本對韓國采取"限貿"、移出"白名單"等一系列經濟制裁措施,韓方經濟大受打擊。首爾方面為了反擊日本,在其最為注意的安全問題上采取了行動——宣布取消日韓間的軍事情報共享機制。
韓國給日本來了一招"釜底抽薪",當時得知該消息的安倍,臉色非常不好看,對于文在寅的決定非常意外。而后,在"軍情協(xié)定"即將到期的近2個月時間里,日韓雙方進行了多次談判,但韓方就是一直不松口,除非日本先取消對韓的"報復性"經濟措施。
甚至于,在談判一度難以取得進展的時候,韓國總理還親自出訪日本,參加了新天皇的即位典禮,并向安倍遞交了一封文在寅寫的"親筆信"。在今年東盟峰會召開期間,文在寅與安倍還來了一次11分鐘的"肩并肩"會談。
但即便做了這么多,日韓矛盾依舊沒有緩和的跡象,這也更加讓韓方確定了不續(xù)簽"軍情協(xié)定"的決定。如果說,按照正常"劇本"的走向,韓國應該和日本死磕到底才是。但沒想到,在"軍情協(xié)定"即將自動廢除的時刻,首爾方面竟宣布"暫不終止"該協(xié)定,一度被外界視作對日本的妥協(xié)。
值得一提的是,暫不終止軍情協(xié)定的決定是韓國做出的,磋商是日韓兩國同時進行的,但日本卻沒有按照雙方約定的時間一起公布,早于韓方對外公布了自己的"戰(zhàn)績",讓首爾方面大為不滿,非要日本給個說法。但日方對韓方的指控卻不以為意,并表示即便有批評,也影響不了兩國的正常對話。
說白了,在日本看來,韓方的舉動就像一個輸了游戲的小孩子,在向自己撒潑打滾罷了,并不需要在意。
當然了,日本之所以這么有恃無恐,還真不是仰仗自己多有實力,而是背后有美國給"兜底"。因為在日韓矛盾發(fā)生伊始,韓方曾向美方發(fā)出邀請,讓其出手"調停"盟友關系。但華盛頓方面不僅沒及時勸架,還向首爾索要了每年近50億美元的天價"保護費"。所以說,日本為什么這么敢橫,其實還是得到了美國的某種"示意",在"配合"華盛頓向韓施壓罷了。
并且,相比較與日本的蠻橫施壓,美國的舉動就更加讓韓國寒心了。此前,美韓雙方就軍費分擔額一事展開談判,但僅進行1個多小時就告吹了。
更有意思的是,導致談判破裂的原因,是"韓方報價與美方要價差距太大",所以美方提議縮短談判時間,讓韓國又更多時間"考慮"。
說白了就一句話,談判才剛進行到開場白,美國人就直接不談了,任憑你韓國準備了再多談判手段也不管,反正50億美元一分也別想少。這種舉動,估計和馬戲團里"戲耍"小動物,也沒什么區(qū)別了。
日本不斷施壓,美國又漫天要價……先后被"欺負"與"戲耍",讓韓國民眾也無法冷靜了。
據環(huán)球網消息,日前,為了抗議美國對韓方提出的"天價"軍費分擔額,韓國民眾紛紛走上街頭,在首爾的美國大使館附近舉行了集會。
也就是說,韓國如今面臨的嚴峻外部壓力,已經對韓國社會造成了不小的影響。畢竟,如果這50億美元的"保護費"真交了,最后還是會劃到每一個韓國納稅人頭上。
老樣子,3個粗淺觀點吧。
第一,在外部壓力下,韓國內部也開始變得不安穩(wěn)了。如果韓國政府在向日本妥協(xié)后,又答應了美國的50億美元"保護費",估計文在寅這個總統(tǒng)也當不長久了。要知道,如今文在寅的支持率屢創(chuàng)新低,已經跌破40%的大關了。
第二,在有美國"兜底"的情況下,日本估計還會保持強硬立場。要知道,"軍情協(xié)定"的暫不終止,已經從某種程度上印證了,日本對于韓國的戰(zhàn)略是"不出錯"的。而得了甜頭的安倍,在之后與韓國展開的貿易談判上,估計會向韓方提出更加不合理的要價。
而文在寅先前已經邁出了妥協(xié)的一步,是否還會繼續(xù)邁出第二步呢?
第三,韓國真是要認清現實了。不論是美韓矛盾,還是日韓矛盾,雖然表面上都是錢的事,但本質上卻揭露了韓國,不得不依靠外部力量的現實。
倘若韓國的自身實力夠強,即便沒有美國也能活得很好,在面對美國時何必這么"唯唯諾諾"?所以,要想有對美國說不的底氣,對日本死磕到底的底氣,韓國還是要努力發(fā)展自身啊。否則,還真有可能成為一個"提線木偶"般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