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全黄无码一级在线看_国产剧情久久久性色_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_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國際新聞 >

高新偉:若美石油企業(yè)不倒閉 那石油價格永遠起

時間:2020-04-23 10:15來源:網絡整理 瀏覽:
4月21日早上各大媒體一片驚嘆,油價出現負數,有人說這又是一個陰謀,是關于期貨交易所測試軟件和交易系統(tǒng),因為我們以前的交易系統(tǒng)里面確實沒有出

4月21日早上各大媒體一片驚嘆,油價出現負數,有人說這又是一個陰謀,是關于期貨交易所測試軟件和交易系統(tǒng),因為我們以前的交易系統(tǒng)里面確實沒有出現過負值,股票或商品大不了跌出接近于零的數值,也沒有出現負值,甚至報價系統(tǒng)里面是否有這樣的設置都存在懷疑。并不是所有人能夠理解,好像石油市場末日到了,我認為這完全沒有必要看淡石油行業(yè)和石油市場,下面我重點解讀一下這個事情來龍去脈。

 道瓊斯工業(yè)指數下跌592.10點,跌幅2.44%,報23650.44點 道瓊斯工業(yè)指數下跌592.10點,跌幅2.44%,報23650.44點

石油企業(yè)不倒閉 石油價格起不來

其實早在4月1日報道中,就有貿易商給客戶貼錢,讓把貨物拉走,美國石油生產商如果堅持不減產,負油價肯定會出現。我4月2日和中央臺記者溝通的時候,我說這個疫情期間,需求減少,你美國不斷擴產,擴產擴到最后,沒地方儲存,你這得倒貼錢,負數還得賣給別人,現在真的跌成了負的37美元每桶了。美國中小石油企業(yè)認為能掙一分就掙一分,反正前期的主要投資已經投下去了,銀行債務催的這么緊,就依然決然的不顧一切的堅持生產,導致石油現貨最后沒地方存放。

5月份的石油期貨合約21號就截止到期了,你要么交割拿走實物石油,但是沒地方儲存,石油這個東西是?;罚荒茈S意傾倒,倉儲必須滿足安全防火管理的規(guī)定,空頭正是看中了多單這一個軟肋,硬是逼迫多單成交了1380手多單,價格居然是負的。

這個價格和成交量雖然不大,但是也是對現貨生產上的一個預警。如果繼續(xù)生產,所有庫存滿了以后,就必須倒貼錢讓別人把貨拉走,這是美國石油生產商堅決不減產的必然結果。也是期貨交割日到期強行交割的一個特殊現象。

美國已經有四五家企業(yè)倒閉了,加上債務到期,幾百家美國石油企業(yè)倒閉勢在必行,如果美國石油企業(yè)不倒閉,那么石油價格永遠起不來,石油市場永遠好不了,2014年他們就這么僥幸挺過來了,他們就認為一直會這樣,這次已經恐怕挺不過去了,當然,一切都會都有可能發(fā)生,不好準確預測。

關于石油期貨交易,有幾個小常識必須說一下,第一,期貨交易的是合約,不是現貨,不是物質,是下一個時段的約定。為了防止出現零交易或者價格不連續(xù)行為,期貨交易引入做市商制度,就是首先他要做出一個價格,或者自己交易一個價格,然后看有沒有人跟隨,另外這個期貨交易軟件設計當中,是否設計了有負數價格交易這種情況,這種極端情況下他們是否也是為了測試軟件,自己和自己交易一下,這些情況雖說只是猜測,但是現實中在20天以前就出現了有生產商倒貼運費讓貿易商運走石油的情況。

“負油價”將成為歷史奇觀

國際油價跌成了負值聞所未聞,從它誕生的那一天起,歷史上第1次出現了負值,我們首先看看國際油價的歷史,國際石油價格在國際石油公司控制的一百年里,他們的價格一直是維持在2~4美元一桶,持續(xù)了將近100年,供需雙方相安無事,生產商沒有暴利,需求方相對穩(wěn)定,也沒有人眼紅石油行業(yè)進行戰(zhàn)爭和戰(zhàn)斗,直到二次世界大戰(zhàn),石油推動的機械化快速閃電戰(zhàn),飛機坦克的大量應用使得石油變成了戰(zhàn)爭的血液和武器,從此石油開始出現“戰(zhàn)斗”現象,直到1973年第4次中東戰(zhàn)爭發(fā)生了石油禁運促使西方經濟倒退和屈服,石油的魅力和魔力才開始展現。

石油生產國紛紛成立了國家石油公司,OPEC在成立了12年之后第一次奪回了它的定價權,然而好景不長,被OPEC一統(tǒng)天下油價的時代,使得當時石油70%需要進口的美國為代表的石油消費國極其不爽,他們在80年代成立了期貨市場“發(fā)現價格”,來爭奪OPEC的一攬子定價權。期貨市場代表的是投機者在市場上對這個商品未來這個價格的看法,用真金白銀拼出下個月的結算價格,那么期貨市場價格一定是未來的價格,因此號稱有價格發(fā)現功能和預警功能,當然是未來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甚至一年合約交易價格,不同期貨市場它的這個結算日期是不同的,一般都是25號到月底之間,從上個月推算,基本都在月底但略有差異,那么5月份的輕質原油交割截止日期,就是4月21號,那么20日如果不交易的話,那么今天就會被期貨市場強制交割。

期貨和現貨交割規(guī)則是聯(lián)系期貨價格和現貨價格的一個風箏線,是一個紐帶,就是期貨市場設定的一個三大規(guī)律之一。

第一點是為了防止期貨市場完全脫離現貨市場,通過交割機制將現貨和期貨連接起來,你如果不進行交割的話,會采取強制性的結算或者交割,這是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的一個不同之處。

第二點,它一定指的未來的價格,對未來的價格,他可以用現金結算,也可以用實物交割。

第三點,期貨與現貨價格計算公式如下:(現貨價格P=期貨價格P`+升貼水),因為期貨價格出現的早,現貨價格晚,因此油價上漲時,期貨價格高于現貨價格,如果油價下跌,那么期貨價格一定低于現貨價格。這是一種必然現象。因此,期貨市場上我們曾經見過最高的147美元,現貨最多到120美元,最低的負40美元每桶,那么現貨肯定不至于這么低,最多也就是支付運費而已,至于貨款以后再說,也就說運費生產商先提供,讓貿易商先免費把油拉走。

期貨這種價格,只是一瞬間,可能也就成交了幾手合約而已,不是大規(guī)模的成交價格,越是這種尖峰或低谷價格,都不是密集成交區(qū),其持倉量和交易量都極其小,因此,它只有象征意義,現實意義并不是非常大。因此,現實中絕對不會讓你到加油站加油不付費還到給錢的這種情況,這僅是貿易商之間的遠期交易而已。

另外一個就是期貨和現貨價格計算公式中的升貼水,不同地區(qū)和不同公司結算也是不同的。例如上周沙特的石油升貼水情況,沙特阿美下調5月份面向亞洲的石油定價,上調面向美國的石油定價。沙特阿美將5月的銷往亞洲的輕質原油下調4.2美元/桶。沙特阿美將5月銷往美國的輕質原油價格上調3美元/桶。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將5月銷往歐洲西北部的阿拉伯輕質油的官方售價設定為較洲際交易所(ICE)布倫特原油期貨貼水10.25美元/桶。

疫情期間大家都禁足,美國又是一個汽車輪子上的國家,汽油需求斷崖式下降,疫情期間造成的這種需求快速下跌是短暫的,是個短期因素,它不是一個長期趨勢,它不影響整個石油的消費大趨勢,只影響石油價格的波動幅度。例如技術進步是個長期因素,他決定了石油生產的成本,是決定性價格因素,它長期壓制石油價格上升。我們現在面臨的供大于求這個關系可以通過不同國家之間國際關系、政治協(xié)商、談判解決供應問題,包括這個疫情,這都是一些短期因素。因此,大家不用恐慌,情況會迅速反轉,而且期貨這種價格也就是幾個合約形成的價格,它只有預警式象征意義,并不完全的代表行業(yè)前景完全毀滅。但是金融和資本市場有一個慣性和趨勢,價格在人們心里,受情緒感染相當大,墻倒眾人推,非理性情況經常出現,突發(fā)情況出現也會影響油價,因此準確預測很難。

鑒于這種背景提出幾點意建議,第一,不要恐慌,它是短期因素。第二,中國石油大學以前學科研究,不能只研究怎么增產,怎么合理地系統(tǒng)化減產操作流程和方法,如何低成本合理減產,還要分別研究怎么去應對這個中期低油價和短期低油價策略,以及低油價期間油田運行模式和商業(yè)模式,研究石油企業(yè)如何應對短期價格波動。第三,給國家提有深度的政策和建議,政策建議應該分成兩類,一種是應對突發(fā)事件,是短期因素,一種是長期因素提出國家長期政策,增加儲備是一個中長期建議,突發(fā)事件和中長期政策不對應?,F實中有很多疑問和建議有些是不合理,是缺乏理性和常識的問題,我歸納一下幾個問題,逐個解讀一下:

前一段時間,我們的有些專家說了,價格已經跌到底了,要增加儲備等等這些建議,請問往哪里儲備?誰來儲備?有額度嗎?有儲備設施嗎?有什么理由說明價格到底了?

我們國家儲備從最早4個不斷擴展到現在12個儲備基地,經濟發(fā)展不斷帶動消費快速擴展,因此,這個國家儲備能力依然沒有達到90天消費的標準。

再說這個儲備它也分類型,分為國家戰(zhàn)略儲備,商業(yè)儲備和民間儲備,然后我們這個國家儲備,它不是應對價格變化,它是用來應對國家安全和極端災難情況。而商業(yè)儲備是掌握在石油公司手里,石油公司根據油價自己去調整,但每個石油公司的這個儲備量都是有限的,私人不具備儲備的能力和權限。從2015年逐步放開石油進口權以后,石油進口對民營企業(yè)的從4000多萬噸到現在放開到2.2億噸,它有這個指標配額限制,再說這個價格不一定能買到,因為沙特上周就針對中國的購買采取拒絕態(tài)度。

第三,石油是?;罚鼈}儲設備有限的情況下,那你無法短期增加設備,因此低油價期間具備倉儲功能的油輪價格上漲了600%。

有人留言問既然都-37美元每桶,不賣行不行?

答案不行。因為石油它是一個?;?,它不像牛奶啤酒,多余的可以倒掉使用,它的剛性特別強,有安全和防爆管理,因此多生產出的石油呢,如果你不倒貼錢讓貿易商運走,它無法儲存會引發(fā)安全事故,因此,不賣是不行的。

期貨負價格怎么買賣?

期貨本身交易的是合約,這個交易價格可能就成交了幾手,象征意義大,現實意義不大,也許是做市商做出來的,因為這個石油成為價格,實際上在4月1號在現貨交易當中已經出現了,原油生產商賠錢讓貿易商拉走原油這種情況,因此美國石油生產商堅持不減產,期貨市場一定會出現這種負價格。

第二,出現這種價格,是強制交割產生的,不是自愿買賣行為。因此,買賣時候的方向有點亂,就是說你銷售價格必須寫成負數,也就是你要賣出去原油,就必須支付對方,而不是收款,還得給對方37美元每桶,就是價格數字改成負數就可以了,其他的不變。

儲存為何沒有建那么多空間?

我們國家的石油儲存設備和基地,一直在擴建,2003年以后從沒有停止,從最早的四大石油儲備基地建設到現在12個儲備基地。全球每個國家的儲備能力都是有限的,一般的都是90天到120天消費的儲存能力,最多沒有超過300天的,石油組織的標準最低限是90天,正常就是120天消費量的儲存能力,因此,全球都一樣,因為這個儲存能力建設占地和設備投資很大,儲存是為了緩解生產和應急,并不能用來儲存所有生產出來的石油,因為全球一天的生產量就已經達到了全美國的戰(zhàn)略儲備總容量。全球最大的是美國,也就一億噸的儲存能力,但是美國的石油消費是中國的一倍多,中國的儲備能力也達到并過了5000萬噸以上,因此,中國的儲備能力也是可以的,不能說為啥不建,一直都在建,而且也不弱。

百姓關心自己能不能大量買進石油?

因為中國的石油是國家控制型產品專營,給民營企業(yè)批的進口額度,今年只有2.2億噸,中國全年進口接近5億噸,這些額度主要是給石油加工企業(yè),對于老百姓,是不能隨意買賣進口原油,因為一般人沒有50億的資本金和倉儲設備甚至鐵路線這些申請條件,就算你特別想買賣,也只能是銀行的紙原油,銀行紙原油現在他們在這種極端情況下有時達到上限也不能買,正常情況下一般投資人可以買工行和中行的紙原油,但是經過銀行這個中間商,你買不到負值的原油。加之油價很難預測,同時每年的移倉價差累計也會超過10%,因此一般人都會虧損,不建議大量參與和購買。

油價下跌給哪一類中國企業(yè)帶來機會?

油價下跌過程當中,對于煉油企業(yè),它是虧損的,因為從采購到加工廠有一周以上的時差,采購的時候價格高,銷售的時候原油價格跌了,成品油也跟著跌,銷售價格就更低了,但是跌完以后,在底部他是盈利的,就是在底部平穩(wěn)以后,進價低出價也低,波動幅度一樣,他是盈利的,反過來跌下來后一定會上漲,在上漲過程當中,它是大量盈利的,因為買入的時候價格低,一周以后他加工好再賣出,價格高了,就掙了加工費和原油價格本身上漲帶來的雙重利潤。因此,就看開工率,上漲過程中開工率高于下跌過程開工率,它就要盈利大于虧損,如果開工率穩(wěn)定,把上漲和下跌過程當中平均一下的話,就只能看上漲速度是否一樣,如果一樣,那么煉廠的利潤基本穩(wěn)定。另外油價下跌不下調成品油價格的這部分是提交國庫作為風險準備金。

因此,煉油企業(yè)在低油價期間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大的利潤空間。因為人們買漲不買跌的心理預期和全球需求的疫情抑制,油價下跌,雖然化工原料價格低了,但是需求更低,因此,石化企業(yè)不一定能盈利,甚至虧損,因為不完全是油價引起,是需求疲軟導致所有產品價格都會下降。

油價下跌哪些工業(yè)品會降價?

因為石油它是一個下游產業(yè)鏈產品,那么它是從原油這個產業(yè)鏈鏈生成乙烯丙烯以及向下游的這個化工品,但是越向下游傳遞呢,價格傳遞的效應會越來越弱,因此,跟原油有關的產品,都可能會降價,例如汽柴油、瀝青、燃料油、塑料、合成橡膠、尼綸、短絲、聚酯、化肥、農藥。除了無機化工品和精細化工品以外,跟原油有關的都會降價,但是原油降價,交通運輸成本下降,所有產品運輸成本下降,加上石化產品的替代品也會受到降價影響,因此都會降價,只不過幅度略小而已??傊痪湓?,所有產品都會降價,與石油產業(yè)鏈密切的降價幅度更大而已。但是,前一周一段時間丙烯曾經跳高漲價。

油價下跌成為負值,美國會如何對待,對中國未來經濟有什么影響?

油價下跌成這樣,一定會影響美國石油行業(yè)以及給頁巖油氣貸款的銀行,乃至傳染到其他相關行業(yè),最主要的是負油價已經震動了人們承受風險的界限感和心理承受力,疫情和油價下跌等造成了大量人員死亡和經濟損失。如果美國石油企業(yè)不減產,美國可能會收購或補貼已有儲量及石油生產能力來彌補他們的損失,這對完全自由的美國石油市場,可能是提振油價、防止引發(fā)多米諾骨牌踩踏現象最有效的辦法了。超低油價對72%依靠進口的中國來說,總體效益好像是好的,但是扭曲的價格對于整個經濟體是一種銹蝕,帶來的負面效應也許會大于原油采購節(jié)省的成本,因為特朗普現在連他的盟友都棄之不顧,已經說明不能從沙特再進口一滴石油,為了挽救美國經濟,為了保證美國優(yōu)先,他也許會做出損害他國利益的事情。因此,我們應該時刻警惕和研究特朗普變化莫測的貿易政策對中國造成危害。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高新偉]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