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撕番風波”而備受爭議的電視劇《青簪行》殺青了。這場轟轟烈烈的撕番大戰(zhàn),說起來又是“流量”惹的禍。
吳亦凡的粉絲認為男主吳亦凡咖位大、流量足,是實至名歸的一番;楊紫的粉絲也不甘示弱,原著本來就是大女主的小說,何況楊紫還有演技加持、作品撐腰。
這場因為番位爭議而引發(fā)的粉絲大規(guī)?;ニ阂膊皇莻€例,只不過正好和不久前職黑,控評,大規(guī)模舉報、學生集資等一系列不良問題聯系在了一起,被封禁了一大批賬號。
吳亦凡發(fā)長文寫道,“七個多月的時間里,與一群有夢有愛的伙伴們工作 學習到了很多很多 ”,同時他對表達了對劇中人物的感慨,“與李舒白的相遇,從忐忑不安到開始真正感受他的喜怒哀樂,經歷著他厚重也率性的悲歡人生”。
但是,還是有很多人表達了對吳亦凡演技的質疑,因為在這之前,無論合作怎樣的名導演,或者大制作,他的表演幾乎沒有達到演員的基本標準。
吳亦凡2012年在韓國作為EXO組合成員出道以后,伴隨著韓流在國內強大的影響力,積累了超強的人氣。2014年與經紀公司解約之后歸國發(fā)展,曾出演徐靜蕾執(zhí)導的電影《有一個電影我們知道》,后來又接連出演了導演周星馳與馮小剛的電影。
其中在2016年上映的電影《原來你還在這里》,不僅口碑和票房都不盡人意,甚至一度傳出“鎖場刷票”的負面新聞,而吳亦凡在其中的表演更是貢獻了b站爛片盤點中必有的經典橋段。
演技無比生硬,幾乎看不出有所設計,表情猙獰,只是一味地用大幅度的動作來表示自己內心的憤怒和悲傷,不僅僅不能夠準確地傳達出人物復雜的內心情感,相反只讓人覺得陣陣發(fā)笑。
要知道這部作品的原著辛夷塢本人看了這宛若魔幻一般的表演,估計也是十分無奈。
大熱的年下甜寵偶像劇《下一站是幸?!?讓作為演員的宋茜迎來了自己演藝事業(yè)的一個小高峰,一口氣又接下了好幾個代言。
同樣在韓國出道的宋茜,曾擔任過唱跳俱佳的著名流行女子組合F(X)的隊長,然而此前她也曾經在演戲上讓人大跌眼鏡。
電視劇《美麗的秘密》中,宋茜直接上演了一出“電梯驚魂”。表情失控,肢體尷尬,不僅看不出任何情感的流露,讓人只覺得頭皮發(fā)麻。
在頂流偶像身上,這樣的例子似乎數不勝數,翻車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但不管是“歸國四子”還是宋茜、韓庚,亦或是目前的SNH48團隊中知名度最大的鞠婧祎,因為唱跳而出道,擁有了一定知名度的他們,雖然時常會有對他們演技的質疑之聲,但是他們卻都不約而同地將事業(yè)的重心轉移到影視方向。
鹿晗參演《上海堡壘》的失利,在業(yè)界一度被認為是“大IP+小鮮肉”商業(yè)模式的失效藥片,甚至有觀眾失望地說“流浪地球打開了中國科幻電影的大門,上海堡壘又給關上了”。
很多人肯定會感到疑惑,為什么原本經過多年艱苦練習,擁有出色唱跳實力而出道的藝人們非得出力不討好,不好好專注舞臺,而非得把精力放在自己毫無經驗與天賦的表演或綜藝活動上呢?
這個問題很大,也是一個普遍現象,我們試著追根溯源,從各個方面一探究竟。
在知識產權原創(chuàng)保護機制尚不健全的市場條件下,各類侵權、抄襲事件屢見不鮮,用戶“付費”的習慣尚處于摸索階段,這也就意味著很多人認為花錢去聽歌——“不值”。
去年林俊杰接受采訪的時候就曾失望地表示,“人們愿意在直播間刷火箭,卻不愿意花3塊錢買一首歌來聽,那人們對音樂的尊重在哪里?”。
這還是和大眾的消費習慣、消費心理有關。100元商品包郵和90元商品10元郵費帶給消費者的心理感受是截然不同的。在版權意識尚不清晰以及知識產權保護不夠的情況下,即使是一塊錢,在消費者眼中依然是“額外支出”而非“必要開支”,自然會覺得貴。
因為上述的原因,所以相較于過去的唱片時代,數字時代下音樂產業(yè)還沒有形成合理且具有持續(xù)性的盈利模式。舉例而言我國的在2018年,我國的網絡音樂市場規(guī)模為76.3億,同年中國電影行業(yè)是票房已經突破600億,由此可見它們的規(guī)模和影響力差距。
而流量藝人的身上又帶有明顯的資本屬性,自然是熱錢往哪里走,事業(yè)上就往哪里發(fā)展。這也非常好理解,比如曾經的港臺藝人北上,將事業(yè)重心轉移到了市場和發(fā)展空間更大的內地。
2019年,是中國5G商用的元年。從2G到3G,以至于現在的4G到5G,從傳統的功能手機到更便捷,更強大的移動智能手機,人們上網的速度更快,更便捷,人類也總是在追求更多的新鮮感,電影電視以及目前具有強烈碎片化的特點的“短視頻”顯然比出單一的聽覺產品更能夠吸引人。
而在這個時代,人們的關注就意味著流量,而流量則意味著金錢。所以,在某種情況下來說,流行樂壇的衰微是一種必然。
歌手許嵩,也曾談到過這個話題,他說,“很多的人不再專門的去聽音樂,但你很難評斷他是好還是壞,至少對于做音樂的人而言,這不是個好消息,但他是時代使然,現在確實就是這樣,音樂的地位變成了視覺的附庸”。
“自己有海,不趕浪潮”,雖然符合他一貫淡然的行事作風,似乎也難掩其無奈失落的心境。
然而對于愛豆們來說還不僅如此,內娛的唱跳藝人相較于日韓也缺乏成熟的打歌舞臺。成熟的造星體系和文化產業(yè)是能夠支撐起打歌舞臺的關鍵,作為制作方的電視臺想要獲得廣告贊助就要建立在收視率的基礎上,在全球打歌舞臺收視率都普遍低迷的大背景下,自然沒有資方愿意做這種出力不討好的事。
此前快女出身的李斯丹妮,在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中表示自己想開演唱會,張雨綺直率的說只需要大膽地向公司要資源就行。但現實情況卻是,公司是需要盈利的,只有極少數頭部藝人才能夠開得起演唱會,絕大部分藝人號召力不足,開演唱會都是賠錢的買賣。
出道已經九年依然是不溫不火,最終還是通過參加綜藝才獲得了一些關注度,楊丞琳甚至還在微博上激動地表示“李斯丹妮真的一集比一集可愛”。很多人也發(fā)現這位已經30+的女藝人,唱跳實力都還不錯。
其實這也側面印證了相對于其它領域,樂壇的式微。
但是在短時間內,大環(huán)境無法改變,似乎也只有像張藝興之前在采訪中提到的那樣,“音樂是水,影視是可樂”,做影視行業(yè)的原動力就是有能力支撐自己繼續(xù)做音樂??赡軐τ诖蠖鄶迪矚g音樂的年輕人而言,先要不為“五斗米”折腰,才能繼續(xù)談自己的音樂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