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口江灘邊上有了談戀愛的年輕人,得勝橋老街里有了卡拉OK聲,服裝批發(fā)城里的商戶開始直播賣貨……最近的武漢,熟悉的睡衣身影回歸街頭,巷子里又飄開了熱干面的香味,今天是4月7日,是武漢關(guān)閉離漢通道的第76天。
4月8日0時起,武漢市將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有序恢復(fù)對外交通。

△4月2日,武漢吉慶街,小女孩暫時摘下口罩休息。
紅燈轉(zhuǎn)綠,汽笛響起,在正式按下播放鍵前,這座櫻花紛飛的城市,早已在一次次日出日落的明暗之中,逐漸重啟。
行李箱回來了
▼

△4月5日,武漢火車站公車站,與家人一起等公交的小旅客。武漢公交車每完成一趟運(yùn)營,都會進(jìn)行一次消毒。

△4月5日,武漢火車站,“全副武裝”的旅客。3月28日零時起,武漢市17個鐵路客運(yùn)站恢復(fù)辦理到達(dá)業(yè)務(wù)。

△4月5日,武漢火車站,一位抵達(dá)武漢的旅客扛著紅色行李箱。

△4月5日,武漢地鐵4號線,一名乘客坐在行李箱上。

△4月5日,武漢地鐵2號線,“隨車安全員”高舉提示牌來回巡視。旅客乘坐公交或地鐵時,需要出示湖北省健康綠碼,掃描“武漢市實名登記乘車二維碼”。

△4月5日,武漢火車站,旅客拖著行李箱出站。

△4月2日傍晚,二七長江大橋上車流量不小。
和行李箱一起回來的
還有武漢的煙火氣
▼

△4月7日,胭脂路,市民在路旁“過早”。

△4月7日,胭脂路,一名上班族在早餐店前掃碼支付。

△4月3日,西馬路,江漢區(qū)新三巷社區(qū)的居民終于買到了小區(qū)門旁那味道熟悉的熱干面,他說:“疫情后出門三次,買了三次熱干面?!?/p>
△4月2日,交易街,居民透過擋板上的洞拿外賣。

△4月6日,得勝橋老街上,餐飲店服務(wù)員將食物打包,舉過圍擋遞給顧客。

△4月2日,吉慶街,外賣員將手機(jī)夾在摩托車頭盔里打電話。

△4月3日,西馬路,居民在陽臺上透氣。

△4月6日,得勝橋老街上,一位居民坐在家門口刷手機(jī)。

△4月3日,百步亭社區(qū),鄰居們隔著陽臺聊天。

△4月6日,得勝橋老街上,一位居民在自家門前吃飯。

△4月3日,百步亭社區(qū),居民在小區(qū)內(nèi)遛狗。

△4月3日,香港路,購物完的市民帶著小狗過天橋。

△4月3日,西馬路,商戶在門前晾衣服。

△4月1日,漢黃路,居民開窗透氣,晾曬衣被。

△4月6日,蓮溪寺路,在武漢解封前被擦干凈的汽車。

△4月6日,蓮溪寺路,圍擋上放著晾曬的棉鞋。
日子逐漸步入正軌
▼

△4月3日,安居西路,居民在銀行外排隊等候辦理業(yè)務(wù)。

△4月2日,吉慶街,排隊進(jìn)商場的市民。

△4月1日,武商廣場,市民走過大型燈箱廣告牌。

△4月1日,漢口北服裝批發(fā)城,一名商戶在直播賣貨。

△4月6日晚,得勝橋老街人來人往。得勝橋老街緊臨黃鶴樓,有600多年歷史。

△4月6日,得勝橋老街,街坊們一起做健身操。

△4月6日晚,得勝橋老街上跳舞的居民。

△4月2日,漢口江灘,市民自覺分散鍛煉。

△4月1日,漢黃路,菜販在立交橋下賣菜。

△4月3日,西馬路,市民推輪椅帶家人買菜。
生活里仍藏著傷痛的痕跡
▼

△4月6日,蓮溪寺路旁的手套。

△4月1日,漢黃路,居民陽臺上掛著的口罩。

△4月6日,得勝橋老街,戴著口罩與防護(hù)面具的市民。

△4月6日,得勝橋老街,居民在家門前祭奠親人。

△4月4日清明節(jié),漢口江灘一元路廣場旁,市民點亮蠟燭,為逝者敬酒。

△4月4日,漢口江灘一元路廣場旁,背著寵物的市民擺放鮮花悼念逝者。
有個在武漢街頭哭著哀悼的女孩曾說
我的城市活了又死
死了又活
但是不滅
▼

△4月2日,漢口江灘,市民鍛煉身體。

△4月2日,漢口江灘,放風(fēng)箏的老人。

△4月2日,在江灘公園游玩的市民短暫摘下口罩拍照。

△4月2日,漢口江灘邊約會的情侶。

△4月2日,武漢東湖,垂釣的老人。

△4月2日晚,二七長江大橋下,市民提魚準(zhǔn)備回家。
長江,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江城兒女。而武漢,這座依水而生的城市,必將與這日日流動的江水一般,生生不息。
攝影 鄭新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