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竇靖童,很容易被標簽化定義,限定詞多是她的父母和周遭環(huán)境,以至于很多時候她的音樂作品也涌入了由此展開的片面評價。但真正走進竇靖童,你會發(fā)現(xiàn)她的音樂其實簡單又復雜,反而是一種感受為主導的純粹:
說“簡單”,是因為這是一條平行軌道下獨立視角的延伸,既可以理性思索、又可以感性發(fā)散,她特有的音樂嗅覺讓她的音樂觸及到多個面向,但都依托于本我的瞬時感覺去碰撞火花。而之所以 “復雜”,則在于她在作品層面的延展和疊加,以跳脫音樂人的視角去創(chuàng)作出一個多維的音樂空間,歌曲中的元素不設限、風格不設限、表達不設限……音樂的自由流動,幫助23歲的竇靖童打造出一個借由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打造出的音樂磁場。
這些,聽眾可以在專輯《GSG Mixtape》墜跌進入竇靖童的音樂世界,又可以在12日的線上音樂會“你好GSG”上梳理出她作品里的情感投射與創(chuàng)作表達。
當然,特別之處還在于音樂和線上音樂會的順勢銜接產(chǎn)生了一次完美呼應的聯(lián)動,在無常中傳遞出愛和溫暖。它將錄音室版本的歌曲重新排列成一場感官沉浸體驗式的線上音樂會,向大家展示著竇靖童這次詮釋的角色“GSG”。

在說到線上音樂會之前,先聊聊專輯和GSG。
GSG來自朋友孩子對竇靖童的一個評價,或者說一個標簽式的定義,是“Green Shy Guy”的縮寫。但這次的標簽,是經(jīng)歌手親自認證的,并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完成了音樂內(nèi)容的填充。對于那部分習慣于給歌手貼標簽的人而言,竇靖童先入為主給自己貼一張標簽的行為,顯得更加勇氣可嘉。
圍繞“GSG“這一標簽,同名單曲MV主視覺是這一角色的動畫表達,剛剛推出的新專輯《GSG Mixtape》是一次完美的形象搭建,線上音樂會則是系統(tǒng)的“形象-場景-角色”的關(guān)聯(lián)性疊合。你不必試圖通過系列音樂完全徹底理解竇靖童,但你可以借此機會了解GSG是誰,走近Leah Dou。
以此為基準,專輯的音樂細節(jié)就很容易地拆解了。在器樂配飾上做出了適合貼切的選擇,比如《CATS》整體節(jié)奏形成了鮮明對比,《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的鼓聲更為清晰干脆,《Blooming》則以吉他為主基調(diào)放大人聲Vocal的觸動;而曲風上,它囊括了Blues、Neo Soul/R&B、Rock、Funk和Hip-Hop等多種類型,涉及的內(nèi)容有時間的流逝、有對忙碌和快樂的追問,有回歸自我的認知……收錄的歌曲并非單一風格,每首歌都有它特定的對應。
整張專輯純英文的創(chuàng)作,也很好地發(fā)揮出竇靖童在國外留學的一些優(yōu)勢,讓她創(chuàng)作出不被限制的內(nèi)容題材。而概念上先鋒前衛(wèi)的流行文化語境,和竇靖童作品里夾雜的不常規(guī)與私人視角無縫融合。每首歌是一個富含想象力的故事,整張專輯宛如一趟不同場景切換下的空間旅行,是難得一見的實驗做法。
固然,相比流行,實驗音樂沒有那么通俗易懂,是存在接受難度的。不過作為一張Mixtape,它不單單局限在字面意義上的混音,而是表達一種多樣性。它以包容和想象力承載了竇靖童對世界和生活的表達,完美闡釋出GSG的內(nèi)核。

專輯上線后不久,12月12日以一場別開生面的線上音樂會“你好 GSG”打通了視覺化和聽覺化的內(nèi)容呈現(xiàn),將GSG具象化成為一個立體生動的角色。
在這場線上音樂會中,它以電影紀錄片的形式重組了曲序,竇靖童和樂隊在現(xiàn)場演奏表演了11首track:新專輯里的8首歌曲和一首純音樂《BACKSEAT》,2首過往的曲目,其中一首是收錄在《Kids Only》里的中文歌《Wu》,打造出一場迷霧森林里穿梭的音樂旅行。當然,這也是線上音樂會開篇提到的概念,“A Film Of Leah Dou’s New Album Journey”。
空間場景與音樂和時間的改變呼應,由午后到入夜,由狂放激昂到回歸沉寂,構(gòu)成了你好到離開的整個過程;而音樂會的內(nèi)容,包括了GSG現(xiàn)場表演和專輯背后的故事兩部分—— “專輯背后的故事”滲透到四個章節(jié)里作為開篇引語,先是介紹性地揭開她的創(chuàng)作有感和一些生活感悟,關(guān)于成長、關(guān)于生活、關(guān)于音樂,細碎的拼組成每一個部分的銜接; “現(xiàn)場表演”在后者的主題下直接落地成為不同形態(tài)的live,引導我們走進GSG的音樂世界。

第一個部分是“Role Playing(角色扮演)”,開場曲和專輯保持一致,先入為主地把GSG帶到大眾面前。但目前的GSG是矛盾的、新穎的、未知的。
除了這個keyword外,竇靖童在此前的花絮也提到了另一個詞“感覺”,感性的、即時性的、抽象轉(zhuǎn)形象化的組合瞬間,其實是她創(chuàng)作傾向的一個關(guān)鍵。由這個主題接入的三首歌,其實都很好地貼合了這兩層意義。
開場曲《GSG》是整張專輯里有點睛性質(zhì)的一首歌曲,也是撐起所有一切的關(guān)鍵。歌曲呈現(xiàn)上延續(xù)了前幾張作品的表現(xiàn)力,不過氛圍上偏向于低調(diào)暗黑的電子氣息,結(jié)構(gòu)更為復雜,信息量更多,竇靖童也加入了自己一貫酷愛的說唱。
就像我們無法很容易地給一個人下一個全面的定義一樣,“GSG”其實也是很難被定義的一類音樂作品。它徘徊在多種曲風和瞬間之中,并用捏鼻吟唱模擬出不同人格,以一種鏡像的處理和竇靖童的表演順利接軌。此時的GSG是害羞的,膽怯的,善良的。
緊接著的歌曲《CATS》其實沿用一種擬人化的創(chuàng)作手法,它的特殊結(jié)構(gòu)讓它兼具了動與靜兩部分。開始的搖擺、自由、不羈,讓人完全沉浸在節(jié)奏中;而后是先鋒電子的迷幻風,在一片激進強烈的進展中回歸自然的平靜,將主題回歸到簡單純粹的“愛”。
《Wu》是整場線上音樂會唯一一首中文歌,它是一首頗具美學性質(zhì)的實驗之作,很好的聯(lián)結(jié)了過去和現(xiàn)在兩種完全不同的音樂形象。歌曲在迷幻和后搖中找到平衡,而那句京劇元素的“奶奶請聽我說”又讓歌曲的趣味性大大增加。

“Impermanence(無常之美)”是專輯的第二部分,其實也是一種對瞬間的留存,通過具象的音樂作品留住短暫的感受。但在此基礎(chǔ)上的作品,戲劇性更強,也在第一章節(jié)的基礎(chǔ)上加碼。
表演是如此,因為線上音樂會的表演模式,注定了每一首作品現(xiàn)場推出后的不可復制性,所以竇靖童的唱是一種肆意和不羈的,毫無保留她對音樂的熱情;而在介紹背景故事時,不管是竇靖童提到的媽媽給她說的一句話:“你別開心太久,沒有什么東西是永久的”,還是她自己用生活舉例說日落來了要停五分鐘去欣賞,其實都是這個道理。

這一部分,純音樂的《BACKSEAT》做器樂引入,你能聽到碎碎念的“找朋友”;帶有俯瞰視角的《PEOPLE》是從GSG的角度出發(fā),這首歌里的脫口而出的“Where is the love”是一種自信無遮掩的態(tài)度,也提醒我們不要忘了愛;在黃昏樹林演唱的《HAPPINESS》提問到“快樂”,有非常多的變調(diào)包括唱腔順應歌曲的改編,竇靖童在這首歌展現(xiàn)著自己強大的音樂氣場,說與唱的部分越發(fā)癡狂、任性和釋放。
位置在Track 05的這首《ORANGE》,因為獨白文本的加入,它與另三首外放更多的情緒不同,它豐富的戲劇性和人聲層次造就了一種對話感,日出日落是無常,時間匆匆也是無常,它喚醒了很多人對童年過往的回憶。
所謂“無常之美”,這四首歌都是很好的體現(xiàn)。

進而是第三部分,由夢境與噩夢的描述過渡進入到“Abyss in Dream(夢的深淵)”,場景變?yōu)楹谝梗G色和光,是GSG私人不為人知的狀態(tài)。
這個部分有兩首歌,一首是偏氛圍音樂的《NIGHTMARES》,夢魘下的迷霧森林詭譎陰暗,而演唱的部分迷離縹緲,層次感十足。這里有一個值得捕捉的細節(jié):鼓點越發(fā)急促,然后驟停,而此時的GSG抱頭蹲在地上沉思,其實這也是對“噩夢”的一種具象展開。
另一首對于熟悉電影的人自然不陌生,這首接近尾聲時才演唱的作品《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是畢贛電影《地球最后的夜晚》宣傳曲,它有消停之意,又將情緒推向一種搖滾主導的末世感。在音樂中,仿佛看到了一個野性與性感的GSG。

最后一部分是我最喜歡的部分,如果前三部分還是表演性人格主導的情緒化,展現(xiàn)著矛盾、沖突、自由和分享,那么最后落點到溫暖中。以“Healing power(治愈之源)”作為收尾,我想是她通過音樂搭建的與人間的橋梁。
躺在草地上演唱的《Blooming》,器樂配置只一把吉他,與人聲完美融合,在簡單中營造出夢幻的包裹,歌聲有撫慰一切情緒的能力;《WINTER'S COMING》是一種從容與溫情,喚醒了生命最本質(zhì)的動容,傳遞一種自我療愈的感動。
在線上音樂會,竇靖童化身成GSG,以音樂與影像的完美聯(lián)動,在無常中傳遞出寒冬里最需要的愛和溫暖。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