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影院復工后第一部國產(chǎn)大片,《八佰》自帶光環(huán),7大影帝3大影后這類演員陣容的宣傳那是基礎,電影本身也是偏群像,熱愛數(shù)星星的觀眾應該可以得到滿足。
不過事先提醒一下,大半演員都是一臉烏黑,第一眼很難分清誰是誰,這就是既考驗觀眾眼力又考驗演員實力的時候,兩個多小時看過去,表現(xiàn)平庸的肯定第一時間被遺忘,能被記住并討論的只有兩種:特別好的和特別爛的。
《八佰》這點就很神奇,它還多了一個,特別意外的。光看演員名單基本會默認這片演技應該是三分歸張譯三分歸王千源,剩下三分幾個影帝老戲骨分一分,能留一分給其他人就很不錯了,可是等你看完電影會發(fā)現(xiàn),張譯、王千源外加一個姜武,加起來都沒有三分發(fā)揮。
給個面子,看在這么多年他們沒出過大紕漏的份上,勉強說上一句完成了角色,如果狠下說,當演員演技遠高于角色完整度的時候,滿出來的那就都不算發(fā)揮,那就是白瞎了演技。
張譯飾演老算盤,王千源飾演羊拐,姜武飾演老鐵,三人的共同點都是“掉隊”的,不屬于駐守在倉庫的原組織。原組織是正規(guī)的,這三人代表野路子,乍一看三個角色都挺復雜,但放一起看,越看越像,越看越像,都不夠立體,而且撞型啦!
都有兩面性,都有反差,老算盤奸猾,老鐵色厲內(nèi)荏,羊拐是典型老油條,最后還都有轉(zhuǎn)變和成長,結(jié)局嘛也很統(tǒng)一,不慫啦不油啦受到鼓舞犧牲啦。有一個這樣的角色是精彩,三個角色都是同一個路子那就尷尬了,換再多殼子里面的手機也不會升級的。
比他們戲份都多的歐豪也是大差不差的路線,四個角色跟你翻來覆去表達同一個東西,就三字:沒意思。
但這事也不能純賴角色設定,你非要找角色亮點也有,連扳機都扣動不了的老算盤能逃出倉庫,老鐵和羊拐最后點煙聊女人,都是挺好的發(fā)揮點,結(jié)果回想一下他們的表現(xiàn),也是三個字:知道了。
從某種程度上,這三位這次也是沾了臉的光,不細想只看臉的話還覺得挺有演技的呢(上下兩個圖不同場景和情緒表情也沒區(qū)別呢)。
雖說導演管虎說《八佰》沒番位,名單按照出場順序排,但大部分平臺都把張譯、王千源、姜武放前面,也是很了解觀影群體心態(tài),但也產(chǎn)生了誤導,相信看完很多人都會納悶,甚至覺得這些影帝老戲骨中生代是在給電影里的新生代讓位,不然怎么爆發(fā)點和亮點都在別人身上呢?
這一次很多演員都比上面三位給人的印象深刻,當然印象深刻的也分好壞……杜淳那塑料方言存在感極高,和黃曉明在長桌前那大段對話,瞬間穿越到《中餐廳》,二人的表現(xiàn)宛若在拍《乘風破浪的姐姐》中插廣告,太尬了!在前方影帝發(fā)揮憋屈的積累下,再到這倆人,那一瞬間吐槽之心到了頂點。
還有歐豪、魏晨和俞灝明這三位同樣出自快男的演員,演的痕跡都有些明顯,特別魏晨的咬字,每次他一說臺詞都怕他咬著腮幫子。
歐豪可以說是全片戲份最重,但氣質(zhì)完全不符合人物,當他犧牲后出現(xiàn)在弟弟小湖北幻想里,從身騎白馬的背影轉(zhuǎn)到正面,只想說:少年,別探脖了,對頸椎不好。
稍稍翻閱一下電影評論區(qū),就能發(fā)現(xiàn)很多觀眾反饋故事講太滿人物卻沒說清,這個總結(jié)式點評很精準。
在這種前提下也不好對演員太過苛責,畢竟電影是導演的藝術,而且也不是沒有亮點,和歐豪搭配對戲的一個角色是由李晨飾演,電影里有他的名字,可宣傳和片尾都管他叫山東兵,以這三個字為關鍵字搜索會發(fā)現(xiàn)這屬于贊譽。
也幾乎是全片中唯一一個全程正面的人物,讓人想到很多年前那部經(jīng)典劇集《士兵突擊》里的人物——吳哲,也是由李晨扮演,君子之風如沐春風,聰明又有同理心。
這個山東兵也是外來人,卻不是“掉隊”而是“領隊”的,前半段時間可以說是歐豪飾演新人端午的精神領路人。
槍斃日本人的時候,新人不敢開槍,魏晨飾演的角色用槍抵著新人的腦袋,鐵血手腕你不殺他我就殺你,山東兵則是在背后端著新人的胳膊,一臉從容帶著他開出第一槍,這一瞬的動作就豐滿了人物。
后續(xù)還有兩個瞬間很是驚艷,一個是端午犧牲的時候,李晨的表演可以用平靜里形容,只有在聽到端午想要和弟弟照相的時候,揮手找來記者那一刻才能體會到情緒,再來就是電影淚點之一,皮影戲。
這段唱詞應該是李晨自己唱的,有網(wǎng)友看完覺得李晨真的為山東兵這個角色傾注了感情,配合他的臺詞準備用人體沖鋒時候說“綁緊點”,預備犧牲的時候說“牌位早都立好了”,演員能遇上這樣一個角色,挺值的,不需要在意番位和戲份了。
最后順道提一句,鄭愷在《八佰》里也有個角色,縱身一躍主動犧牲,全片首個淚點,不哭不是人那種,看完都想讓他和李晨少接綜藝。當然,電影好與壞,見仁見智,感興趣的話可以自己去看看。
【文:可可子】
本文由萌神木木特約發(fā)布嚴禁擅自轉(zhuǎn)載!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