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前不久馬拉松助手推送過一篇文章:250斤連續(xù)1568天,5點起床跑8公里:我心里至少放棄了1000次。
這本來是一篇很勵志的文章,結果有不少人的留言卻是這樣的:
如果你經(jīng)常跑步,相信一定也有人這樣問過你,“你跑這么多,膝蓋還好嗎?”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跑步百利唯傷膝”這個說法開始流行,而且還有理有據(jù)有分析的。
1。有理:跑步時,每邁出一步,膝蓋便要承受體重8倍的壓力,如果一個人的體重是70公斤,那么他膝蓋所承受的壓力就達到560公斤,體重更大壓力就更大。
2。有據(jù):2015年,美國一家運動數(shù)據(jù)公司為不同種類的運動損傷發(fā)生頻率做了個排名。在調查了1.5萬個家庭后得出的結論是,膝蓋受傷位列榜首。還有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顯示,每年基本上有30%~60%的人在跑步時受傷,而這些損傷中的30%~50%與膝蓋相關。而且在跑友群或者跑步跑步論壇上,關于膝蓋的提問,占據(jù)相當?shù)谋壤?/p>
3。 有分析:作為一項長距離運動,即使跑姿再經(jīng)濟有效,只要時間、距離足夠長,跑步對膝關節(jié)都會產生一定的損耗和磨損,就像再堅固的機器零件,也會磨損一樣。
于是得出結論:“跑步,尤其是長期、長距離跑步,對膝關節(jié)傷害很大”、“跑步傷害膝蓋,年輕時跑步,年老時膝蓋損傷會顯現(xiàn)出來”。這些說法真的很容易被未接觸過跑步的人或初跑者所接受。
其實關于跑步到底傷不傷膝蓋,已經(jīng)有多個科學研究都證實這個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著名的BBC曾播過一個紀錄片,叫《鍛煉的真相》。其中有關于跑步是否傷膝蓋的真相,紀錄片中專家給出的結論是:跑步不僅不會傷膝蓋,相反還對膝蓋有益。
英國運動專家、特威克納姆圣瑪麗大學運動、健康和應用科學學院院長約翰·布魯爾表示,人體天生適合跑步……雖然跑步時膝蓋會承受壓力,但身體會適應這種壓力并通過跑步促進軟骨、肌肉、肌腱和韌帶發(fā)育,從而起到保護膝蓋而不是損傷膝蓋的作用。這是因為跑步會促進膝蓋的血液流動和細胞再生。
雖然跑步時會對腿產生8倍于體重的壓力,而走路時產生的壓力則相當于3倍體重,但由于跑步的步幅比走路大,腳與地面接觸的時間短,因此跑步和走路時實際作用到膝蓋的壓力差不多。
而最近發(fā)表在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上的一篇研究,再次證明跑步并不會損傷膝蓋。
這項研究是這樣做的:
2016年10月份,研究人員召集了115位調查對象,其中51位男性,64位女性,年齡從25-73歲之間,平均年齡44歲。
這些調查對象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不怎么運動,典型的久坐人群。不過他們的膝蓋都沒有傷病,而且也沒有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
研究人員讓這些初跑者接受5個月的專業(yè)跑步訓練,然后參加2017年的倫敦馬拉松。
在接受跑步訓練之前,研究人員對他們每個人的膝蓋進行MRI影像檢查。當他們完成馬拉松之后,再一次對他們每個人的膝蓋進行MRI影像檢查。
當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堅持完成5個月訓練并完賽,最后僅有82人完成了他們的首馬。
研究人員在分析這82位完賽選手的MRI影像資料時發(fā)現(xiàn),他們損傷的軟骨下骨和股骨有所改善,而這兩塊骨骼是跑步時膝蓋主要承重的位置。也就是說,盡管承受大部分的重量,反而并不會損傷,甚至改善。
不過髕骨并沒有得到改善,其中的軟骨甚至有些損傷。研究人員還發(fā)現(xiàn),這些完成馬拉松的人群對髕骨以及其軟骨的損傷并沒有感覺到異常,也沒有報告任何病癥。
(其中一位45歲的研究對象在跑倫敦馬拉松之前和之后膝蓋MRI影像對比:顯示半月板損傷在跑前就存在,而經(jīng)過5個月訓練完成首馬后,并沒有惡化,可以說幾乎沒什么改變。)
之前的研究證實跑步并不會損傷膝蓋,有從統(tǒng)計學角度來證明,也有用對比的方式來說明,而這項研究算是真正意義上揭示了跑步到底會不會損傷膝關節(jié)。
既然跑步不會損傷膝蓋,那為什么跑步還會導致膝蓋疼痛,甚至受傷呢?
不管是初跑者還是資深跑者,凡是膝蓋受傷了,絕對不是無緣無故的。大多數(shù)都是因為自身能力沒有達到而盲目增量、提速,不懂得科學訓練造成的:比如訓練量過大(增速、增量過急)、不熱身直接就開跑、跑后不拉伸,跑姿不太對,身體肌肉還不夠強壯,沒有充分休息,體重過大還強行跑等原因有關。
這些原因很好解決,平時跑步多注意就行。而如果從力學上分析,很多跑者膝蓋受傷的根源在臀部。
這是怎么回事呢?跟大家解答一下。
當支撐腳落地的時候,為了緩沖反作用力,腿部的各個關節(jié)就會做好準備來吸收這種作用力,這被稱為“閉鏈動力學”。
當你在跑步的時候,是一個關節(jié)帶動一個關節(jié)的。如果你從腳踝往上一個關節(jié)一個關節(jié)的觀察,你會發(fā)現(xiàn):踝關節(jié)是動態(tài)的,膝關節(jié)是穩(wěn)定的,髖關節(jié)是動態(tài)的,下背部是穩(wěn)定的,中背部是動態(tài)的,依次類推。
身體某個部位受傷,是因為這個部位附近的關節(jié)運動方式發(fā)生了改變,本應該是穩(wěn)定的關節(jié)變得動態(tài),所以其他的關節(jié)會過度穩(wěn)定或者過度位移。
髖關節(jié)本該是動態(tài)的,這樣才能吸收每踏出一步所傳導上來的反作用力,如果臀部肌肉不足或者緊張,髖關節(jié)就會變得過度位移,讓本該承受傳導上來的反作用力留給了膝蓋,長此以往,膝蓋就會受傷。
所以你知道為什么膝蓋受傷的根源在臀部了吧。
現(xiàn)代社會,人們長期坐辦公室,臀部肌肉會嚴重退化,靈活和穩(wěn)定性變得很差,那么一旦開始跑起來,受傷的風險就會大大增加。所以說很多跑者容易受傷,歸根結底是因為臀部肌肉太弱導致的。
既然找到了根源,那么就可以對癥下藥了。如果你的膝蓋總是跑后感覺不舒服,那么就應該考慮加強臀部肌肉的鍛煉和做好臀部肌肉的放松,這都有助于減輕膝蓋疼痛發(fā)生的概率。
關于怎么強化臀部肌肉的鍛煉,馬拉松助手之前寫過很多相關文章。比如:膝蓋受傷,最好在運動中恢復。
那么如何做好臀部肌肉的放松呢?
你可以通過滾泡沫軸放松臀部肌肉,也可以鍛煉相關部位的肌肉來緩解臀部肌肉緊張的狀況。你還可以通過增強髖關節(jié)移動性來預防膝蓋疼痛。
下面介紹3個可以激活髖關節(jié)的動作,提高臀部肌肉的靈活性和穩(wěn)定性。
1、90/90
如上圖所示,一條腿向前,一條腿向后,且都呈90°。上半身挺直,慢慢往前下壓,盡量讓前胸貼近足部,做不到也沒關系。將這個動作保持5-10秒,重復做10次,然后換腿。
2、90/90側彎
這個動作的目的是拉伸臀屈肌。先是90/90的姿勢,不同之處在于上半身不是前傾,而是側彎,一只手臂彎曲撐地,另一只手臂上舉后下壓,如上圖所示。當動作到位之后,試著將臀部上舉,會對臀屈肌進行更深層次的拉伸。
3、瑜伽深蹲
這個動作瑜伽課上比較常見,其實也非常適合跑者。這個動作看起來簡單,其實做起來并不容易。下蹲到深蹲位置,然后將雙手合十,肘部置于膝蓋兩側,然后轉動身體,從一側到另一側。如果你蹲下后不能保持平衡,那么可以找一個扶手或者圓柱體來協(xié)助保持平衡。
最后請記住一點:如果你的膝蓋經(jīng)常受到傷病困擾,多放松放松自己的臀部。
(馬拉松助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