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冬天的中國足球圈,國足選帥成了大家最為關注的事。王寶山、李霄鵬、李鐵這道終極三選一的疑問,或許很快就將揭開面紗。
國足選帥從避免重復犯錯開始一個多月前,在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足協新聞發(fā)言人給出了:“國家隊的主教練首先要有擔當,要熟悉中國的聯賽和隊員,能夠制訂出符合中國國家隊隊員能力和特點的戰(zhàn)術,能夠全力以赴率領球隊打好接下來的四十強賽4場比賽”,這一選帥標準。王寶山、李霄鵬、李鐵這三位本土教練,不管是誰來接國足,都基本符合以上標準的情況下,最終選擇誰上,或許有關方面首選需要考慮的便是,規(guī)避掉國足過去所存在的一些問題。
在一個多月前,我在《國足選帥,不管誰上!請務必拋棄“強者”思維!》的文章里就提到了,里皮是世界冠軍教練,帶恒大也具備了極強的統治力,讓他在亞洲執(zhí)教一直帶有“強者思維”;這就導致他在接手中國國家隊之后,有時候會低估比賽的困難程度,再加之艾克森等歸化球員的加入,又讓他高估了中國國家隊的實力定位,有時候會采取一種激進的戰(zhàn)術打法。不光是里皮,杜伊、卡馬喬、佩蘭,包括曾執(zhí)教國奧的布拉澤維奇,都曾經在執(zhí)教我們的國字號時,帶有強者思維,他們始終認為按照他們的既定思路打,即便出現問題,還能通過臨場指揮給調過來時,他們犯的錯是一樣的。
而在以上這幾位外教執(zhí)教國家隊期間,還都出現了將帥失和的問題;有一些核心球員因為跟教練發(fā)生了一兩句口角,或者對有些事有一些不一樣的看法,就直接被棄用。而有些球員受制于身體條件或心理原因無法完全拼出去,或沒有完全拼到點上,本需要教練的積極引導,有時候卻被外教視為球員思想松懈,這或許也能說明這些外教沒有真正的去了解中國球員。
從技戰(zhàn)術打法上來說,無論是一肩雙挑的杜伊,還是倉促上陣的卡馬喬、里皮,抑或是帶著質疑上陣的佩蘭,他們都沒有給中國國家隊打造一個真正的體系。這里面跟時間,跟教練執(zhí)教的階段性任務有點關系;但這幾任外教在中國隊干的時間都不算短,在他們走的那天,國足依舊沒有成熟的技戰(zhàn)術打法,再去用時間和任務來解釋就有些缺乏說服力了。
當強者思維、將帥不和、外教不了解中國球員,也沒有給中國隊帶來成熟的打法,是過去數年中國隊發(fā)揮不佳的重要因素,這些問題,一定是本次選帥必須要規(guī)避的。
國足選帥需有長遠眼光與外教相比,中國教練的優(yōu)勢在于知人善用,更容易上手。但是過去數年,有關方面給予本土教練和外教的權利是不太一樣的;外界對于本土教練和外教的信任度,也是有差別的;因此過去數年,無論是在我們的聯賽還是國字號,往往選擇本土教練習慣性的讓他們先來“救火”,多多少少能凸顯出,各方對于本土教練不是特別信任。
在各方不是很信任本土教練的背后,或許我們也應該思考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外教在國足主帥的位置上,干的真的比本土教練好么?如果這個問題推到十幾年前來回答,可以給出肯定的答案。畢竟當年米盧成功的把中國隊帶進了世界杯,霍頓即便沒成功,但他的技戰(zhàn)術理念對于那一代球員有著很深的影響。但是從米盧之后,在中國國家隊主教練的位置上,唯一一個把中國隊帶進12強賽(10強賽)舞臺的,恰恰是我們的本土教練高洪波。
當然我們也不能因為高洪波把事情給辦成了,就說高指導執(zhí)教能力強于那些外教;何況在上屆12強賽前4場比賽里,確實把高指導帶隊的局限性給體現了出來;里皮接手后,也給中國國家隊在上屆12強賽后6場比賽,帶來了一些改觀。但是從結果來看,再更近一步的道路上,無論是里皮還是高洪波,都沒有把事情辦成。那為什么自02年之后,我們遲遲無法更近一步?換做10年前,大環(huán)境和教練需要負主要責任。但最近幾年,教練、有關方面不能說沒責任,但責任就沒那么大了,現在最大的問題是球員能力不夠。
從歷屆國奧隊的頭銜來看,過去我們稱沈祥福帶的81年齡段是“超白金一代”,打了北京奧運會這批85年齡段是“黃金一代”;可是從89年齡段這批球員開始,每一屆國奧結束歷史使命時,都被外界掛上了“史上最差國奧”頭銜;而在國青、國少層面,過去數年,很多國內媒體同行在報道時,也沒少加上“史上最差”的字眼。當“史上最差”的頭銜這些年跟我們的國字號幾乎綁定在了一起時,即便加入了幾個入籍球員,也無法改變中國足球現階段的根本問題。
前幾天在接受新浪體育采訪時,前國腳郝海東在談到國足選帥時就提到了:“決定一場比賽輸贏的因素主教練只占到15%,20%撐死,全世界的主教練都算上,我跟齊達內聊天也是,沒有這個可能性,不管是國家隊還是俱樂部,都是人生生活的一部分,所以說,當我們到了這個時候,需要決定國內教練還是國外教練,都背離了足球的初衷,足球是在發(fā)展當中需要作出正確決定的時候,而不是看國內還是國外的問題,國內還是國外有什么關系?他適合,他水平夠就OK,但水平的高低不完全取決于成績,他水平高低絕對不完全能看比賽成績。但是現在我們的指導思想就是拿成績衡量,你要是說我肯定能帶國家隊進2022世界杯,否則我就吃氰化鉀,那你肯定就是國家隊教練,其實人生不是這樣的,沒有這樣的東西,哪有這樣的東西,可以有目標有合同,但是你的球員在哪?保障在哪?體系在哪?”
正是因為我們的球員在亞洲肯定不是一流的,誰來接國足帥位,在帶隊沖擊世界杯的道路上,都將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或許選帥應該向郝海東所說的那樣,不應該完全以成績來衡量,而是眼光放得長遠點。
三位土帥各有優(yōu)勢當然即便國足選帥,不應該完全以成績來衡量,但也不是說就完全不要成績,至少率隊從40強賽突圍,是新帥上任后,需要帶隊完成的目標。
王寶山、李霄鵬、李鐵這三名教練誰更適合在當下接國家隊呢?可以說各有各的優(yōu)勢。
豐富的履歷、平和的性格是王寶山的優(yōu)勢
三名教練里,王寶山是閱歷和執(zhí)教經驗最為豐富的。從西安起步,佛山、云南、深圳、江蘇、成都、重慶、北京、河南,還在富力出任過管理層,擔任過83國青的主教練,以及國家隊的助理教練。。。即便他的東家換的有點頻繁,給人一種漂泊感,但他從來又不缺下家,待業(yè)時間鮮有超過一年的經歷,讓他已經成為了時下執(zhí)教經驗最為豐富的本土教練。
對于王寶山,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會給出不同的評價。有人覺得,他是個江湖高手,人脈廣,朋友多,善于小球隊保命;也有人覺得他有著很強的業(yè)務能力,看人眼光獨到,他會激發(fā)球員的戰(zhàn)斗欲望,球員愿意為他賣命。再看看他執(zhí)教的球隊,要么是帶隊沖超,要么是帶隊保級,常年與王寶山相伴的除了香煙,還有救火隊長的頭銜。
救火隊長來國足救火,從邏輯上來說這是一個看起來比較搭的選擇,且王寶山過去在帶隊救火這件事鮮有失敗經歷。而從執(zhí)教理念來說,年輕時的王寶山是比較理想化的,他想打傳控;但受制于牌面,慢慢的王寶山帶的球隊開始主抓體能、抓防守、抓定位球、反擊。即便他帶的球隊踢的不會太好看,但往往會展現出不錯的抗擊打能力,這也是國足短時間內比較需要的。而隨著年歲漸長,王寶山的心態(tài)也逐漸平和了之時,他具備了更好的壓力能力。
能調動起球員的積極性是李霄鵬的優(yōu)勢
李霄鵬和李鐵毫無疑問是新生代國產教練的代表,但李霄鵬和李鐵的執(zhí)教路數,以及所追求的一些東西是不太一樣的。李霄鵬的發(fā)展之路,算是偏傳統的國產教練。
雖說李霄鵬已經退役14年了,從他擔任國足助理教練開始,在教練崗位上也干了十幾年,但李霄鵬給大多數球員的感覺,不像是教練,更像是老大哥,他是典型的國產大哥型教練。這一點體現在球場上便是,他有能力讓手下的這群小兄弟甘心為自己賣命。因此這兩年的魯能不是成績最好的,也不是踢的最好看的,但魯能的球員往往是最能拼的,李霄鵬對于更衣室有著很強的掌握力。
從執(zhí)教理念上來說,李霄鵬也是一個懂得變通的教練。他剛接魯能時,帶隊練了一陣傳控效果不佳,聯賽開始就改回了防守反擊。本賽季前面少了塔爾德利之后,開始更多的利用佩萊和費萊尼這兩個高點做文章;二轉有了莫伊塞斯以后,又改打高位逼搶,魯能的控制力加強,踢的也更好看了。當李霄鵬可以在不同的節(jié)點,根據現有人員作出最合理的安排,這種執(zhí)教思路跟現在的中國國家隊也算比較搭。
當然這兩年,外界也存在著對李霄鵬的質疑聲;特別是足協杯決賽第二回合,他在排兵布陣和臨場指揮上,確實暴露了一些問題。但正所謂瑕不掩瑜,這兩年李霄鵬在魯能的執(zhí)教,總體可以打一個高分;足協杯決賽的教訓,也同樣會幫助李霄鵬成長。而中國球員現階段的能力,只能踢一種“失誤率”或者是“容錯率”較低的足球,一旦讓李霄鵬接國家隊,曾經犯下的錯,可能也會成為一筆財富。
李鐵的欲望和沖勁是他最大的優(yōu)勢
由于球員時期有過留洋經歷,又曾經作為助手跟隨里皮多年,讓李鐵的身上有一些不同于其他本土教練的東西。帶隊在東亞杯救火,有著還算是合格的表現,自然也會讓李鐵在競爭中加分不少。
在卓爾帶著一手很一般的牌,打到了聯賽第六,這是李鐵的成功之處;而在東亞杯上,我們同樣能夠看到,對于這三場比賽,李鐵是有想法的。當我們在打日韓的比賽里,嘗試控球、嘗試去對對手進行高位逼搶,這在過去幾年的中國國家隊是很少見的。他在比賽中“喊不?!钡闹笓]風格,不僅讓他具備了在場上及時發(fā)現問題的能力。他在場邊相當于是球隊的第12人,很可能會調動起球員的戰(zhàn)斗欲望。
在國足帥位所有的潛在人選里,李鐵也是唯一一個公開表達過對這個位置非常向往的;在東亞杯上,他也提到了在未來的執(zhí)教過程中,還有需要提升的地方。在這樣的背景下,或許李鐵也更愿意去跟洋顧問搭配,這也與傳聞中“土洋結合”的方案是相匹配的。
而在過去數年,中國國家隊總是重復同樣的錯;李鐵是一個像外教的本土教練,他年輕、有沖勁,對這個位置有著自己的想法時,如果是李鐵接國家隊,他很可能會去嘗試新的東西。新的東西能不能成功雖不好說,但無論成功與失敗,在國足帥位上勇于創(chuàng)新,對于日后的中國足球的發(fā)展之路都會是有益的。
當然無論最終是誰去接手,沖擊2022這條路都將異常艱險。而對于有關方面來說,除了需要對國家隊給出整體的歸化方針和必要的監(jiān)控外,也應該有一套完善的評估體系,對教練是否勝任這個位置,在這個位置上的工作表現,從各方面綜合起來給出一個更有說服力的判斷。
